学院派美术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美术在出现了明显衰落现象的同时,又受到巴洛克艺术的冲击。为了捍卫文艺复兴已有的艺术成果,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古典艺术的取代以及世俗化的倾向,在官方的支持下欧洲出现了许多“学院”,其中最具影响的是 1580 年由意大利的美术世家卡拉齐家族在波伦亚建立的卡拉齐学院。因其建在波伦亚故又称波伦亚学院。这些学院在授徒方面,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要求极为严格。既要求把古代作品的形式规律和文艺复兴大师的艺术视为永恒的不得稍加超越的规范,又要反对巴洛克艺术对形式的追求。但由于本身的顽固不化和反对革新,结果走上了脱离社会生活,缺乏生气的程式化道路。因而学院派意味着严谨和规范,也意味着因循保守。

    学院派始于 16 世纪末的意大利,十七八世纪在英、法、俄等国流行,其中法国的学院派因官方特别重视,所以势力和影响最大。学院派重视的规范,包括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由于对规范的过分重视,结果导致程式化的产生。学院派排斥一切粗俗的艺术语言,要求高尚端庄,温文尔雅,反对激烈的个性表现,讲求理智与共性。学院“ Academy ”一词最初含“正规“、走正路不走邪路的意思。如何才能走正道,在学院派看来就是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因而学院派反对所有的改革。学院派十分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素描,贬低色彩在造型艺术中的作用,并以此排斥艺术中的感情作用。这些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正反两方面的。

  • 基本含义
    指追求学院派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或艺术家。
  • 详细解释
    学院派美术是指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学院派风格的美术作品或艺术家。学院派美术倡导严格的技法和规范,追求写实主义和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注重绘画的结构、比例和色彩的准确性。学院派美术注重艺术家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背景,强调艺术的教育和研究。
  • 使用场景
    学院派美术常常在艺术教育、艺术评论和艺术市场中被提及。它可以用来形容追求传统艺术风格的艺术家或作品,也可以用来描述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养的艺术家。
  • 故事起源
    学院派美术一词起源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中国的美术教育开始引入西方的学院派教育模式,强调技法和规范的训练,以及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研究。学院派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成语结构
    学院派美术是由“学院派”和“美术”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学院派”指的是追求学院派风格的艺术流派或作品,而“美术”指的是艺术创作和表现的领域。
  • 例句
    1. 这幅画的风格很明显是学院派美术的,色彩和结构都非常准确。2. 这位艺术家是学院派美术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学院派美术”与追求传统艺术风格和学术背景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学院派的艺术家在画室里认真地研究绘画的结构和色彩,追求艺术的准确性和专业素养。
  • 延伸学习
    如果对学院派美术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近代美术史和西方学院派艺术的发展。可以了解不同学院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并通过实践绘画来体验学院派的艺术风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学院派美术的画作,因为它们看起来很真实。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学习学院派美术的技法,提高绘画的水平。3. 高中生:学院派美术强调专业素养和学术背景,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位有学院派精神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