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窝
xíng wō
  • 拼 音:xíng wō
  • 注 音:ㄒㄧㄥˊ ㄨㄛ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宋 人为接待 邵雍 仿其所居 安乐窝 而为之建造的居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十餘家如 康节 先公所居 安乐窝 ,起屋以待其来,谓之行窝。故 康节 先公没,乡人挽诗有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后因指可以小住的安适之所。 元 张养浩 《新水令·辞官》套曲:“有花有酒有行窝,无烦无恼无灾祸。”《明史·隐逸传·沉周》:“居恒厌入城市,於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清 黄遵宪 《人境庐之邻有屋数间》诗:“半世浮槎梦里过,归来随地觅行窝。”参阅《宋史·道学传一·邵雍》。

  • 基本含义
    指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选择逃避困境,不顾他人的处境。
  • 详细解释
    行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行指行动,窝指躲藏之处。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选择逃避困境,不顾他人的处境的行为。它常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的人。
  • 使用场景
    行窝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场合,常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的人。在社会、政治、商业等领域中,当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顾他人的利益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赵国将领廉颇和魏国将领蔺相如之间的对决。蔺相如在战争中被围困,面临着生死危机。然而,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持到最后一刻,最终成功脱困。相反,赵国的另一位将领李牧却选择了行窝,为了自己的安全而投降了敌人。这个故事成为行窝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行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行和窝。行表示行动,窝表示躲藏之处。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 例句
    1.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顾及他人的困境,真是个行窝之徒。2. 在困难面前,有些人选择行窝,有些人选择勇往直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困境中选择躲在窝里,而不是勇敢面对困难。这样的行为是自私的,值得批评。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行窝相关的成语,如“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等,以加深对于自私利益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为了自己的好处,不顾别人的困难,真是行窝。初中生: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选择逃避困境,这种行为是行窝。高中生: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这是行窝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