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有度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jìn tuì yǒu dù ㄐㄧㄣˋ ㄊㄨㄟˋ ㄧㄡˇ ㄉㄨˋ

    进退有度(進退有度)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礼记·曲礼上》:“进退有度,左右有局。” 郑玄 注:“度谓伐与步数。” 清 福格 《听雨丛谈·赞礼郎》:“然对越谨严,进退有度,天颜咫尺,举动从容。”亦作“ 进退可度 ”、“ 进退中度 ”。《孝经·圣治》:“﹝君子﹞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唐玄宗 注:“进退,动静也,不越礼法,则可度也。”《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 田駢 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 汉 蔡邕 《琅琊王傅蔡君碑》:“察君审行修德,进退可度。”

  • 基本含义
    指在行动或言语上能够把握好进退的分寸,不过分冲动,不过分退缩。
  • 详细解释
    进退有度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进退”和“有度”两个词组成。进退指行动或言语中的前进和后退,有度表示分寸,把握好尺度。这个成语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有适当的进退方式,既不要过分冲动,也不要过分退缩,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行动。
  • 使用场景
    进退有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冷静、理智地掌握进退的分寸。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比如工作中处理难题时、人际关系中面对冲突时、学习中面对挑战时等等。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则故事。孔子曾经说过:“进退有度,言而有信。”这句话强调了在言行中要有分寸,要言而有信。后来,这句话就演变成了成语“进退有度”。
  • 成语结构
    进退有度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进退”是动词,表示前进和后退的动作,“有度”是名词,表示分寸、尺度。两个词搭配在一起,表示在行动或言语中要有适当的进退方式。
  • 例句
    1. 在工作中,我们要进退有度,不要过于冲动。2. 面对困难,我们要进退有度,不要轻易放弃。3.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进退有度,不要过于强势或退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走钢丝,他需要掌握好进退的分寸,不能过分冲动或退缩,只有进退有度才能保持平衡。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进退有度相关的成语来扩展知识。比如“进退维谷”、“进退两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会我们要进退有度,不要在课堂上太过分吵闹。2. 初中生:在面对考试压力时,我们要进退有度,既要努力学习,又要适当放松。3. 高中生:在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中,我们要进退有度,不要过于激烈地争吵。4. 大学生:在就业面试中,我们要进退有度,既要展示自己的实力,又要尊重面试官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