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意
jīng yì
  • 拼 音:jīng yì
  • 注 音:ㄐㄧㄥ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专心一意;诚意。《国语·周语上》:“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 宋 范仲淹 《推委臣下论》:“圣帝明王,常精意於求贤。” 宋 陆游 《书愤》诗:“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2).精深的意旨。 唐 韦应物 《石鼓歌》:“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 唐 之晚年,诗人无復 李 杜 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然务为穷理尽性之学,真知文之精意,而未尝专用力,故简洁涵畜,不及 惜抱 。”
    (3).犹精神。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喘息奔衝,精意牢落。” 清 刘大櫆 《再与左君书》:“ 尧 、 舜 、 禹 、 周 、 孔子 固在也,其精意流於上下,并日月,贯鬼神。”

  • 基本含义
    指精心思考和用心经营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用心和用意。
  • 详细解释
    精意是由“精”和“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精”表示精细、细致,而“意”表示意图、用心。精意一词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精心思考和用心经营,强调注重细节和付出努力的精神。
  • 使用场景
    精意常用于形容人们做事认真、细致,注重细节,付出了很多心血。可以用来赞扬别人的努力和用心,也可以用来自我要求更高标准。
  • 故事起源
    精意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坡志林·文苑》:“朱熹翔、黄庭坚皆能诗。其诗皆有新意,皆有精意。”这句话形容了朱熹和黄庭坚的诗作都有新意,并且表达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用心和精神。
  • 成语结构
    精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上总是精意十足,从不马虎。2. 她为了准备这次演讲,花了很多时间和精意。3. 这个项目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投入精意,才能取得成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精意”分解为“精”和“意”,然后联想“精细”和“用心”的意思,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精意”相关的成语,如“精益求精”、“精打细算”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用心和努力的表达。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要用心,因为我知道只有用精意写出来的作业才能得到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参加这次辩论赛,我花了很多时间准备,每天都用心练习,希望能够发挥出精意。3. 高中生:我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每天都投入了很多精意,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我们需要用心思考和用精意进行实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用心对待每一个细节,用精意去经营,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