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直
shì zhí
  • 拼 音:shì zhí
  • 注 音:ㄕㄧˋ ㄓ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在宫廷内伺候听命或宿夜值班。《南史·刘劭传》:“出坐东堂, 萧斌 执刀侍直,呼中书舍人 顾嘏 。 嘏 惧,不时出。” 明 高启 《凤台三益图》诗:“鑾坡无地容侍直,锦袍来醉 金陵 春。”《清史稿·时宪志一》:“先是命 苏州府 教授 陈厚耀 ,钦天监五官正 何君锡 之子 何国柱 ……皆扈从侍直,上亲临提命,许其问难如师弟子。” 清 戴名世 《恭纪睿赐慈教额序》:“翰林院编修臣 灝 方侍直南书房。”
    (2).犹言在宫廷内做官任职。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自序》:“自念侍直三十载,前辈零落殆尽。”
    (3).旧指官署中当班值勤人员。《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 北齐 颜之推 《还冤记·庾申》:“厅上一贵人南向坐,侍直数百,呼为‘府君’。”

  • 基本含义
    指人能够自律、廉洁,不受诱惑和贪欲的影响,忠诚正直,不偏不倚。
  • 详细解释
    侍直是由“侍”和“直”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侍”意为侍奉,服从,表示对上级的忠诚。“直”意为正直,直言不讳,表示言行坚持原则。因此,侍直指的是人能够忠诚正直地服从上级并坚守原则。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忠诚正直,不受诱惑和贪欲的影响。可以用来描述公务员、军人、学生等在工作或学习中表现出的忠诚和正直。
  • 故事起源
    关于侍直的故事并不多见,但这个成语的概念在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在古代中国,侍直是指侍奉君主的官员,他们应该忠诚地为君主服务,同时保持正直和廉洁的品行。这个概念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官员品德的高要求。
  • 成语结构
    主体词语为“侍直”,由“侍”和“直”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侍直的公务员,从不接受贿赂。2. 在面对困难时,他始终保持侍直的态度,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侍直”拆分为“侍”和“直”,并与其含义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如“侍奉”和“正直”。可以通过将这些词语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侍直相关的成语,如“忠诚正直”、“忠诚不二”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官员制度和品德要求,以更深入地理解侍直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成为一个侍直的学生,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保持侍直的品行,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3. 高中生:在考试中,我坚持侍直,不使用任何作弊手段。4. 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以侍直为准则,为同学们提供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