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
zhuàn lì
  • 拼 音:zhuàn lì
  • 注 音:ㄓㄨㄢˋ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篆书和隶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篆隶相鎔,苍雅品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魏 正始 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米芾 得能书之名,似无负於海内。 芾 於真楷篆隶不甚工,惟於行草,诚入能品。”

  • 基本含义
    篆隶是指古代的两种不同的书法字体,篆字和隶字。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字的两个发展阶段。
  • 详细解释
    篆隶是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字体,分别为篆字和隶字。篆字是古代印章上的字体,它的特点是方正、刚硬、有力。隶字是古代官府文件上的字体,它的特点是圆润、流畅、舒展。篆隶代表了古代文字的两个发展阶段,篆字代表了古代文字的初期阶段,隶字代表了古代文字的成熟阶段。
  • 使用场景
    篆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发展或变化过程,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才的成长和进步过程。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教育、工作、艺术等。
  • 故事起源
    篆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字发展史。篆字起初是用于印章上的字体,它的形状方正、刚硬,适合刻在印章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篆字在书写上不够流畅,于是隶字应运而生。隶字的形状圆润、流畅,更适合书写长篇文字。篆隶成为了古代文字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 成语结构
    篆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学习进步非常快,真是篆隶之才。2. 这幅画的线条流畅,笔触有力,真可谓篆隶之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篆隶这个成语。可以想象篆字是刻在印章上的字体,形状方正、刚硬,而隶字则是书写长篇文字的字体,形状圆润、流畅。通过对比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篆隶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其他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理解篆隶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画篆隶字,因为它们看起来很有力量。初中生:篆隶字是古代的两种字体,它们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字的不同发展阶段。高中生:篆隶是中国古代的两种主要字体,篆字适合刻在印章上,隶字适合书写长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