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审
míng shěn
  • 拼 音:míng shěn
  • 注 音:ㄇㄧㄥˊ ㄕㄣ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明察精细;精明仔细。《逸周书·大戒》:“上之明审教幼,乃勤贫贱。” 唐 柳宗元 《封建论》:“闻 黄霸 之明审,睹 汲黯 之简靖,拜之可也,復其位可也。”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一日, 福唐 蔡叶丞 祕召公啜小团,坐久,復有一客至。公啜而味之,曰:‘非独小团,必有大团杂之。’ 丞 惊呼。童曰:‘本碾造二人茶。继有一客至,造不及,乃以大团兼之。’ 丞 神服公之明审。”
    (2).明确周密。《隋书·天文志上》:“案土圭正影,经文闕略,先儒解説,又非明审。”《新唐书·刘子玄传》:“按据明审,议者高其博。”
    (3).开朗而审慎。 宋 叶适 《夫人林氏墓志铭》:“余以病归,捨舟山行,始识君,见其质性冲泊,器宇明审,侃然穷邑中,量过其任者也。”

  • 基本含义
    明智审慎,指明明白白地审慎思考、明察事理。
  • 详细解释
    明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意为明智、明了,而“审”意为审慎、明察。明审的含义是指在思考问题或处理事务时,要明智而审慎地去思考和判断,不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它强调了明确的认识和深思熟虑的态度。
  • 使用场景
    明审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决策和行动中要谨慎思考,避免盲目行动或冲动行为。它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无论是面临重要的决策,还是遇到困难和挑战,都需要明审的态度来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
  • 故事起源
    明审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思考的重要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明智和审慎一直被认为是成功和智慧的重要品质,因此明审成语的形成也是对这一观念的体现。
  • 成语结构
    明审是一个短语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应该明审利弊,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2. 他在工作中一向明审,从不随意行事,因此受到了同事们的尊敬。
  • 记忆技巧
    记忆明审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成语分解为两个词语:明和审。明可以联想为明亮的太阳,表示明智;审可以联想为审判,表示审慎。通过联想明亮的太阳和审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2. 创造一个故事情节,将明审的含义应用其中。例如,想象一个人在面临两个选择时,他明智地审慎思考,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 延伸学习
    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明审这个成语,可以查阅相关的文化和哲学书籍,了解中国古代智慧和思考的重要性。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明智和审慎相关的成语,如明哲保身、审时度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考试之前,我要明审题目,认真思考每个选项的意义。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明审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们应该明审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4. 大学生:毕业之后,我们需要明审就业机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5. 成年人:在投资理财时,要明审风险和收益,不要盲目追求高回报而忽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