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立
kuāng lì
  • 拼 音:kuāng lì
  • 注 音:ㄎㄨㄤ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拯救国家,建立大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嶠 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 桓 、 文 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

  • 基本含义
    扶正立命,纠正错误,使之恢复正常。
  • 详细解释
    匡立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匡”意为扶正,纠正错误,“立”意为立命,使之恢复正常。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扶正立命来纠正错误,使事物恢复正常。
  • 使用场景
    匡立常用于形容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领导干部帮助下属纠正错误,使组织恢复正常运转。
  • 故事起源
    匡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隐公元年》。故事中,鲁国国君隐公因为被权臣管仲所迷惑,犯下了许多错误的决策。管仲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找到了一位贤臣叫做季孙。季孙通过劝谏和建议,帮助隐公纠正错误,使鲁国恢复了正常。后来,人们用“匡立”来形容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的行为。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教师的责任是匡立学生的思想,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2. 领导干部应该及时发现并匡立下属的错误,使组织恢复正常运转。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匡立”拆解为“匡”和“立”两个字,其中“匡”可以联想为扶正、纠正错误的意思,“立”可以联想为立命、恢复正常的意思。通过将两个字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相关的成语,如“正本清源”、“纠缠不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勇敢正义,要勇于匡立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帮助同学们纠正错误,匡立班级的风气。3. 高中生:学习阶段,我们要善于自我反思,及时匡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4.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纠正错误,匡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