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
lí māo huàn tài zǐ
  • 拼 音:lí māo huàn tài zǐ
  • 注 音:ㄌㄧˊ ㄇㄠ ㄏㄨㄢˋ ㄊㄞˋ ㄗ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的故事。 宋真宗 无子, 刘 李 二妃皆怀孕, 刘妃 为争当皇后,与太监密谋,在 李妃 生子时,用一只剥皮的狸猫将小孩换下来。《七侠五义》第一回:“ 刘妃 、 郭槐 、 尤氏 趁忙乱中,将狸猫换去太子。”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七篇:“﹝ 俞樾 ﹞颇病开篇‘狸猫换太子’之不经,乃别撰第一回,‘援据史传,订正俗説。’”后指据此改编的剧目。 鲁迅 《花边文学·偶感》:“无线电播音所日日传播的,不往往是《狸猫换太子》,《玉堂春》,《谢谢毛毛雨》吗?”
    (2).喻以假冒真。 鲁迅 《准风月谈·“滑稽”例解》:“ 中国 之自以为滑稽文章者,也还是油滑,轻薄,猥亵之谈,和真的滑稽有别。这‘狸猫换太子’的关键,是在历来的自以为正经的言论和事实,大抵滑稽者多,人们看惯,渐渐以为平常,便将油滑之类,误认为滑稽了。”

  • 基本含义
    指用欺骗手段把别人的位置或角色取而代之。
  • 详细解释
    狸猫换太子是一个用来形容欺骗、替换他人身份或位置的成语。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狸猫变成了太子的形象,成功地欺骗了太子的家人和宫廷成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通过欺骗手段或伪装来替代他人的地位或角色。
  • 使用场景
    狸猫换太子可以用来描述一些欺骗、替代或伪装的情况。比如,当某人用虚假的身份或伪装来夺取他人的财产或地位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故事起源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具体故事细节因地区和版本而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狸猫伪装成太子的情节展开。
  • 成语结构
    狸猫换太子的结构比较简单,由四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段骗取了公司的高层职位。2. 这个骗子通过狸猫换太子的伎俩骗走了老人的积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狸猫穿着太子的服装,试图欺骗别人。这样的形象会比较鲜明,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画饼充饥”、“李代桃僵”等,它们也都涉及到欺骗或替代的情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学者:他用狸猫换太子的方法骗了同学的零食。2. 进阶者:这个骗子通过狸猫换太子的手段骗走了别人的手机。3. 高级者:他通过狸猫换太子的伎俩成功地夺取了对手的竞选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