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衡
qí héng
  • 拼 音:qí héng
  • 注 音:ㄑㄧˊ ㄏ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喻做危险事。语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诗:“无能甘负弩,不慎在骑衡。” 五代 王周 《自喻》诗:“骑衡与垂堂,非不知前喻。”

  • 基本含义
    指人心不定,摇摆不定,不能坚定立场或做出决断。
  • 详细解释
    骑衡一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衡是一种刑具,用来拷打犯人。当法官审判犯人时,犯人被拷在衡上,衡上的人会不停地摇晃,使犯人心神不宁。因此,骑衡成语比喻人心摇摆不定,不能坚定立场或做出决断。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重要事情上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不能做出决定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两个选择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断。
  • 故事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年轻人叫孟孙,他在赶路时遇到了一只鸟,这只鸟是他的幸运鸟,每次见到这只鸟,他都会得到好运。有一天,孟孙遇到了一个困难的选择,他不知道该怎么决定,于是他骑在鸟上,希望通过鸟的眼睛,看到正确的答案。然而,鸟飞了一会儿,却突然停在了空中,不再动弹。孟孙意识到,鸟并没有办法决定他的命运,他必须自己做出选择。从此以后,人们用“骑衡”来形容一个人在重要事情上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断。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骑为动词,衡为宾语。
  • 例句
    1. 他在两个工作机会之间骑衡不定,一直无法做出决定。2. 她对两个追求者之间骑衡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有做出选择。
  • 记忆技巧
    将“骑衡”这个成语与一个人在天平上摇摆不定的形象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选课时骑衡了很久,最后还是选择了画画。2. 初中生:他在考虑参加哪个社团活动时骑衡不定,最后选择了参加篮球社。3. 高中生:我在选大学专业时骑衡了很久,最后决定报考计算机科学专业。4. 大学生:我在选择实习公司时骑衡了很久,最后决定去一家国际知名企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