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议
jìn yì
  • 拼 音:jìn yì
  • 注 音:ㄐㄧㄣˋ 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 宋 文莹 《续湘山野录》:“ 明肃太后 欲謁太庙,詔礼官草议。时学臣皆以《周官》后服进议。”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乘马衣冠》:“ 唐 景龙 二年,皇太子将亲释奠於国学,有司草仪注,令从臣皆乘马衣冠。左庶子 刘知几 进议非之。” 清 吴振棫 《养吉斋馀录》卷八:“翼日进议,復至会议所具论得失。”

  • 基本含义
    提出意见或建议
  • 详细解释
    进议是由“进”和“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讨论、会议等场合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进议强调了个体的参与和发言,意味着在集体决策中发挥个人的作用。
  • 使用场景
    进议常用于形容个体在团体或集体中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会议、班级讨论、工作团队等。使用进议时,可以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提出改进的建议,促进集体的共识和决策。
  • 故事起源
    进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场。在古代,官员们在朝廷或会议上经常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个成语就是从这种场景中演化而来的,强调了个体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进议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进”和“议”。其中,“进”表示往前,表示个体积极参与;“议”表示讨论、商议。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进议这个成语。
  • 例句
    1. 在会议上,大家纷纷进议,争论不休。2. 学生们积极进议,为班级活动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进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讨论会议的圆桌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能够形象地记住进议的含义。
  • 延伸学习
    进议是一个与集体讨论、个体发言相关的成语。学习进议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其他与讨论、发言有关的成语,如“发言权”、“提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进议说要在操场上建个秋千。2. 小学生:我进议我们班组织一次郊游活动。3. 初中生:同学们纷纷进议,提出了许多改进学校的好主意。4. 高中生:学生代表在会议上进议,为解决学校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5. 大学生:在学生会的讨论中,同学们积极进议,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