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躯
wēi qū
  • 拼 音:wēi qū
  • 注 音:ㄨㄟ ㄑㄩ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献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危躯授命,知足免戾。”

  • 基本含义
    形容生命或身体处于危险或受到威胁。
  • 详细解释
    危躯是指人的生命或身体处于危险或受到威胁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的身体或生命处于悬崖边缘,随时可能遭受危险的情况。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在面临危险、困境或生死关头时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勇敢面对困难、冒险或危险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疾病、战争或自然灾害中的身体状况。
  • 故事起源
    《左传·隐公三十年》:“危躯不安。”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故事中,隐公三十年来一直生活在危险的境地中,他的生命时刻都面临着威胁。因此,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的。
  • 成语结构
    主体词“危躯”由形容词“危”和名词“躯”组成。
  • 例句
    1. 他毫不畏惧地冲上前线,将自己的危躯置于危险之中。2. 在这个战争中,无数士兵为了保卫家园,把自己的危躯奉献出来。3. 虽然他的身体状况很糟糕,但他仍然坚持工作,不顾危躯。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危险”和“身体”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的身体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样就能够记住“危躯”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相关成语,如“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等,进一步拓展对危险和威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顾危躯,跳入河中救了落水的小狗。2. 初中生:面对考试失败,他的心情如同危躯悬崖,随时可能崩塌。3. 高中生: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保护自己的危躯,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