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无鱼
shí wú yú
  • 拼 音:shí wú yú
  • 注 音:ㄕㄧˊ ㄨˊ ㄧㄩ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后遂以“食无鱼”为待客不丰或不受重视、生活贫苦的典故。 宋 杨万里 《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诗:“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鋏食无鱼。” 清 曹寅 《饮椿下》诗:“前时旧宾客,恒叹食无鱼。”

  • 基本含义
    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缺少必要的东西或条件。
  • 详细解释
    成语“食无鱼”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食”、“无”、“鱼”。其中,“食”表示吃饭,即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无”表示没有;“鱼”表示鱼类。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没有鱼吃,指某种特定情况下缺少必要的东西或条件。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情况下的匮乏或不足之处。
  • 使用场景
    成语“食无鱼”可以用于各种生活场景,比如形容某个地方缺少某种资源或条件,或形容某个人在某种情况下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或形容一个地方缺少某种重要的资源。
  • 故事起源
    成语“食无鱼”最早出自《论语·卫灵公》。据传,孔子曾经到卫国拜访卫灵公,发现卫国的国力衰弱,国内民生困苦,人们生活贫困,连吃鱼的条件都没有。孔子见状感叹道:“食无鱼,不食无肉。”意思是说,虽然没有鱼吃,但至少还有肉可以吃。这段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成语“食无鱼”。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主语为“食”,谓语为“无鱼”。
  • 例句
    1. 在这个贫困的山区,很多家庭食无鱼,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2. 这个城市的发展一直受限于水资源的匮乏,食无鱼成为了它的短板。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食无鱼”与缺少某种必要条件的情况联系起来,比如想象自己在一个没有鱼吃的地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次重复记忆和使用成语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食无鱼”意思相近的成语,比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等,来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附近的湖里没有鱼,所以我们经常食无鱼。2. 初中生:这个农村地区缺少水资源,导致农民食无鱼。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很多人都食无鱼,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