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隔开
• 隔絶
• 隔絶
• 隔绝
• 隔绝
• 隔距
• 隔距
• 隔句对
词语造句
• 南府造句
• 盟府造句
• 平府造句
• 蛮府造句
• 六府造句
• 留府造句
• 领府造句
• 灵府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一身而二任
一身都是胆
一身
一射之地
一射
一舍
一蛇两头
一勺烩
一梢
一上手
枯刻
kū kè
拼 音:
kū kè
注 音:
ㄎㄨ ㄎㄜˋ
繁体字:
基本解释
苛刻。谓克扣。《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这粥里头莫要枯刻他们的,我另酬谢你罢。”
基本含义
形容文章或书法作品干瘪、乏味,缺乏生气和灵性。
详细解释
枯刻一词源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水枯而石枯,水枯而竹枯,水枯而木枯,水枯而人枯,皆有枯极,然后有养枯者。”意思是水干枯了,石头干枯了,竹子干枯了,木头干枯了,人也干枯了,都是有一个干枯的极点,然后才有滋润干枯的事物。后来,人们用“枯刻”来形容文章或书法作品干瘪、乏味,缺乏生气和灵性。
使用场景
常用于评价文章或书法作品,表示其内容贫乏、乏味,欠缺生气和灵性。
故事起源
相传,古代有一位书法家名叫顾恺之。他的书法作品都非常生动有力,笔力雄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有一天,有人拿来一幅书法作品让他评价,顾恺之看了之后,却觉得这幅作品干瘪乏味,缺乏生气和灵性。于是,他用“枯刻”这个词来形容这幅作品。从此,枯刻成为了形容干瘪乏味的书法作品的词语。
成语结构
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
1. 这篇文章枯刻无味,读起来毫无兴趣。2. 他的书法作品枯刻乏味,一点都不生动。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枯燥的木头和干瘪的石头,形象地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书法、文章相关的成语,如“墨守成规”、“字斟句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书的故事太枯刻了,我都不想看了。2. 初中生:老师的课文讲解太枯刻了,我都快睡着了。3. 高中生:这篇论文的论点枯刻乏味,没有新意。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剧情枯刻无聊,没有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