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事
wèi shì
  • 拼 音:wèi shì
  • 注 音:ㄨㄟˋ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胆小怕事。《汉书·杨敞传》:“ 燕苍 知 上官桀 等反谋,以告 敞 ; 敞 素谨畏事,不敢言,乃移病卧。” 宋 苏轼 《因擒获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红楼梦》第七五回:“ 尤氏 只含糊答应,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谓诚敬处事。《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仁智明达,多权略,乐施爱人,在家重慎畏事,勤于稼穡。”《东观汉记·窦融传》:“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修道。”

  • 基本含义
    害怕、畏惧事情
  • 详细解释
    畏事是指害怕或畏惧事情,不敢面对或处理困难或危险的情况。
  • 使用场景
    畏事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的心理状态,表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不敢冒险的心态。
  • 故事起源
    畏事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其中有一篇名为《卫风·硕人》的诗歌,其中有一句“畏天之威”,意思是害怕上天的威严。后来,这句话逐渐演变成成语“畏事”。
  • 成语结构
    畏事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是个畏事的人,从来不敢尝试新的挑战。2.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畏事退缩,而是要勇往直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面对一只巨大的怪兽,他因为畏惧而退缩,不敢面对这个困难。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勇敢、冒险相关的成语,如“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畏事,不敢一个人去野外露营。2. 初中生:他畏事,不敢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3. 高中生:面对大学的挑战,我有些畏事,但我会努力克服害怕,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