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公论
sù zhū gōng lùn
  • 拼 音:sù zhū gōng lùn
  • 注 音:ㄙㄨˋ ㄓㄨ ㄍㄨㄙ ㄌ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诉诸公论 sùzhū-gōnglùn
    [ventilate] 指把事物的各种情况公之于众,以期得到舆论的支持
    讨论计划的目的是把经济问题诉诸公论

  • 基本含义
    指诉诸公众的辩论或争论,通过公众的意见来解决问题或进行决策。
  • 详细解释
    诉诸公论是一种通过向公众征求意见或进行公开辩论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强调了民众的参与和集体智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广泛的讨论和辩论,可以得出更公正和合理的结论。这种方式常用于政治、法律和社会问题的决策和解决。
  • 使用场景
    1. 政治决策: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时,可以诉诸公论以了解民众的意见和建议。2. 法律问题:法庭在判决案件时,可以诉诸公论以确保公正和公平。3. 社会问题:社会组织或公民团体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可以诉诸公论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反馈。
  • 故事起源
    该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实践。在古代,君主或政府往往会向群臣征求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看法,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种做法反映了一种民主的理念,即通过广泛的讨论和辩论来解决问题。成语“诉诸公论”正是从这种实践中发展而来。
  • 成语结构
    诉诸:向…求助,寻求公论:公众的辩论或争论
  • 例句
    1. 在重大决策之前,我们应该诉诸公论,听取各方的意见。2. 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诉诸公论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诉诸公论”这个成语:将“诉”字与“寻求”联系在一起,表示向别人求助;将“诸”字与“众人”联系在一起,表示广泛的参与;将“公”字与“公众”联系在一起,表示公开的辩论。通过将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1.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了解诉诸公论在历史上的应用和影响。2. 学习其他与决策和辩论相关的成语,如“群策群力”和“议论纷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班级活动中遇到了一个问题,老师让我们诉诸公论,听取每个人的意见。2. 初中生:学校要建设新图书馆,校长决定诉诸公论,听取学生们的建议。3. 高中生:政府决定征收新的税项,社会上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许多人呼吁诉诸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