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听
sǒng tīng
  • 拼 音:sǒng tīng
  • 注 音:ㄙㄨㄙˇ ㄊㄧㄥ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耸听 sǒngtīng
    [stun] 故意夸大其辞,使人震惊
    危言耸听

  • 详细解释

    (1).耸然而听。耸,通“ 悚 ”。 唐 韩愈 《孔君墓志铭》:“坐则与从史説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輒危辱诛死。曰:‘公当为彼,不得为此。’从史常耸听喘汗。” 唐 刘禹锡 《代杜司徒谢让度支盐铁等使表》:“伏惟皇帝陛下绍登宝位,光纂鸿猷,擢用之间,华夷耸听。” 宋 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太宗皇帝》:“因言 宋文帝 恭俭,而元凶悖逆,及 隋 杨素 邪佞, 唐 许敬宗 諂諛之事,侍臣耸听。”
    (2).耸动听闻。耸,通“ 悚 ”。 唐 司空图 《擢英集述》:“盖止交游之内僭将罪我,益知褒采之难。题以‘擢英’,庶能耸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盖 汉 儒之学务实, 宋 儒则近名,不出新义,则不能耸听。”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 行简 本善文笔, 李娃 事又近情而耸听,故缠绵可观。”
    (3).恭敬地听;注意地听。耸,通“ 竦 ”。 宋 苏轼 《上知府王龙图书》:“凡民之失其所者,待公而安,倾耳耸听,愿闻盛德日新而不替。”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 思诚 美仪观,音吐融畅,上固耸听,因问其家世。” 宋 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明日会堂上出其文诵之,一坐耸听称善。”

  • 基本含义
    形容听到的消息、事情非常惊人或吓人。
  • 详细解释
    耸听是由“耸”和“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耸的意思是高大挺拔,听的意思是倾听、听闻。耸听的意思是形容听到的消息或事情非常惊人或吓人,让人感到非常震惊。
  • 使用场景
    耸听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听到的消息或事情非常令人吃惊的情况。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中。
  • 故事起源
    耸听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他在一次酒后偶然听到了一个传说中的神秘故事,故事中涉及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故事让李白感到非常震惊和惊讶,于是他用“耸听”来形容自己听到的消息非常令人吃惊,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耸听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 例句
    1. 我听到的消息太耸听了,简直无法相信。2. 这个故事里的情节太耸听了,让人难以置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耸”字和“听”字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听到非常令人吃惊的事情时,会感到身体一下子变得高大挺拔,因为事情太震惊了。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新闻报道或者文学作品来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的鬼故事太耸听了,晚上都不敢一个人睡觉。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关于科学实验的故事,内容太耸听了,我们都被吓到了。3. 高中生: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里面的情节非常耸听,让我一直想知道下一章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