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爲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見義勇爲
  • 基本解释

    谓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宋史·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穽在前,触发之不顾。”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大丈夫见义勇为,我希望你老人家不要退缩。”亦作“ 见义敢为 ”。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为吏明悟敏捷,见义敢为,不少屈以求合。”《明史·伍骥传》:“庄重寡言笑,见义敢为。”

  • 基本含义
    指看到正义事情时,勇敢地去行动,不畏困难和危险。
  • 详细解释
    见义勇为是指在面对不正义的事情时,主动站出来,勇敢地去做正确的事情,不顾个人利益和安全。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勇气和正义感,鼓励人们勇于为正义事业而奋斗。
  • 使用场景
    见义勇为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他人解困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在面对困难和不公正时勇敢地去行动。
  • 故事起源
    见义勇为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十四年》一文中。相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孟尝君的大臣,他非常勇敢而且有正义感。有一次,孟尝君在路上遇到一个骑马的人被一群强盗围攻,他毫不犹豫地奋勇救援,最终将强盗击退。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见义勇为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其中“见”表示看到,意味着主动发现问题;“义”表示正义,代表正确的行为;“勇”表示勇敢,表示敢于行动;“为”表示做,代表采取行动。
  • 例句
    1. 他在火灾中见义勇为,救了很多人的生命。2. 她见义勇为地为那个被欺负的小孩辩护,赢得了大家的尊敬。3. 这个勇敢的消防员经常见义勇为,保护人们的安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时,勇敢地站了出来,手持义字旗帜,勇敢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勇敢、正义等相关的成语,如“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等,来扩展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有同学被欺负,就立刻站出来帮助他,我是见义勇为的。2. 初中生:如果我看到有人遭受不公正对待,我会毫不犹豫地见义勇为,维护正义。3. 高中生:见义勇为不仅仅是勇敢地去做正确的事情,还需要有智慧和决策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4. 大学生: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正义的敏感,并勇于为正义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