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卒
jìn zú
  • 拼 音:jìn zú
  • 注 音:ㄐㄧㄣˋ ㄗ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禁卒 jìnzú
    [prison guard;turnkey] 牢房看守
    禁卒居中央。——清· 方苞《狱中杂记》
    书吏狱官禁卒。
    涕泣谋于禁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详细解释

    (1).禁军中的兵卒。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其间强壮堪为禁卒者,募得数千人,刺‘指挥’二字,奏乞拨充诸军。”
    (2).即禁子。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涕泣谋於禁卒。”《清文献通考·刑五》:“禁卒典守监狱,乃於斩绞重犯受财故纵,此非寻常因事受财可比,自应按照本律与囚同罪。”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着,不会再犯罪。” 巴金 《利娜·第十五封信》:“夜晚冷得不能熟睡,白天又疲倦得不能工作,禁卒的鞭子随时随地在旁边威胁着。”

  • 基本含义
    指禁军士兵,也泛指受到严格约束的人。
  • 详细解释
    禁卒是指禁军中的士兵,禁军是古代中国统治者专门设立的由精选士兵组成的军队。禁卒由于受到严格的纪律和约束,因此也泛指受到严格约束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没有自由。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动受到严格限制,没有自由。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机构对成员进行严格管理和约束。
  • 故事起源
    禁卒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其中的故事是这样的:刘裕在南朝刘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非常重视军队纪律,要求士兵服从命令、严守纪律。有一次,刘裕在巡视军队时,看到一名士兵离开岗位,他非常生气地说:“你是禁军的禁卒,怎么可以离开岗位?”从此,禁卒一词就被用来形容受到严格约束的人。
  • 成语结构
    禁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禁”是名词,表示禁军;“卒”是名词,表示士兵。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禁军中的士兵。
  • 例句
    1. 他在公司里就像一个禁卒,工作时间非常规律,从不迟到早退。2. 这个学校的学生行为举止都像禁卒一样,非常守纪律。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刘裕在巡视军队时对士兵的严格要求,形象地描述士兵像禁卒一样受到严格约束,从而记忆禁卒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禁军的组成、作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他相关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爸爸是一名警察,每天都像禁卒一样严格要求他。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作业要求很严格,让我们感觉像禁卒一样。高中生:学校的纪律要求很严格,我们被要求遵守校规校纪,像禁卒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