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殃民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wù guó yāng mín ㄨˋ ㄍㄨㄛˊ ㄧㄤ ㄇㄧㄣˊ

    误国殃民(誤國殃民)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明 杨继盛 《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 严嵩 ,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明史·儒林传二·贺钦》:“近如 王振 、 曹吉祥 、 汪直 等……或引左道,进淫巧,以荡上心。误国殃民,莫此为甚。”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 基本含义
    指由于错误的决策或行为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和损失。
  • 详细解释
    误国殃民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误”指错误、误导,表示由于错误的决策或行为所引起的;“国”指国家,代表整个国家的利益;“殃”指灾难、祸害,表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不幸;“民”指人民,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整个成语的意思是由于错误的决策或行为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和损失。
  •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适用于描述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错误决策或行为所导致的灾难。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只考虑个人或特定群体利益的领导者或决策者。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527年,昭公是鲁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导致鲁国的国力衰落,人民生活困苦。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并形成了成语“误国殃民”,用来警示领导者要慎重决策,不要因个人私利而伤害国家和人民。
  • 成语结构
    误国殃民是一个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形象地描述了错误决策导致的灾难。
  • 例句
    1. 这位领导者的错误决策误国殃民,导致了经济的崩溃和人民的不满。2. 历史上有许多例子,显示了错误的政策决策是如何误国殃民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国家的地图上出现了一条断裂的线,代表错误的决策,而线下方有许多不幸的人民,代表被殃及的人民群众。这样的联想图像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决策,了解更多关于误国殃民的例子。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国破家亡”、“害人不浅”等,来拓宽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领导者应该好好学习,不要做出错误的决策,以免误国殃民。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领导者因为错误的决策而导致误国殃民的悲剧。3. 高中生: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历史教训,警惕领导者的错误决策,以免再次发生误国殃民的情况。4. 大学生:对于领导者来说,责任重大,他们的决策可能关系到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命运,一旦做出错误决策,就会带来误国殃民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