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鬯
qǔ chàng
  • 拼 音:qǔ chàng
  • 注 音:ㄑㄩˇ ㄔ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曲畅 ”。

  • 基本含义
    指言辞绕弯、不直接表达的意思。
  • 详细解释
    曲鬯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曲”表示弯曲、绕弯,而“鬯”指的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一种酒。曲鬯的意思是指言辞绕弯、不直接表达,多用于形容人的言辞间接、委婉、含蓄。
  • 使用场景
    曲鬯常用于形容人的语言方式,特别是在表达感情或意见时不直接、不直率的说出来,而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这种语言方式常见于文学作品、演讲、辩论等场景。
  • 故事起源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则故事,孔子曾经对曲鬯的使用进行了批评。据说,当时曲鬯是一种用来祭祀神明的酒,而有人在祭祀时将酒放在弯曲的容器中,使酒无法直接倒出。孔子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祭祀的规矩,因为祭祀应该是真诚直接的,不应该使用曲折的方式。从此,曲鬯就成为了形容言辞绕弯、不直接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曲鬯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2. 她总是喜欢用曲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曲鬯”联想成一个人在说话时绕弯子,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采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表达,这样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曲鬯相关的成语,如曲径通幽、曲意逢迎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作文中用了曲鬯的句子来表达我的想法。2. 初中生:她在面试时曲鬯地回答了问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老师让我们用曲鬯的方式来写一篇议论文,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4. 大学生:在辩论赛上,他用曲鬯的辩论技巧成功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