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恢
kuò huī
  • 拼 音:kuò huī
  • 注 音:ㄎㄨㄛˋ ㄏㄨㄟ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广大。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古之有天下者,号称有天下,尚不能以有一海。博闻之士,言廓恢者摈勿信。”
    (2).扩大,发展。《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文帝 受天明命,廓恢皇基。”

  • 基本含义
    形容思维开阔,见识广博。
  • 详细解释
    廓恢意为思维开阔,见识广博。形容一个人的眼界宽广,知识丰富,能够看到问题的全貌,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很高。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学识渊博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眼界开阔,见多识广。
  • 故事起源
    廓恢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曾经在山上放牛,每天都会看到山下的一座城市。他时常对那座城市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后来,苏秦成功地进入了那座城市,担任了要职。苏秦因为他的广博知识和开阔眼界而被称为"廓恢"。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1. 他的学识渊博,思维廓恢,是这个学科的权威。2. 这位教授见多识广,思维廓恢,对各种问题都能提出深入的见解。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站在山上,眺望远处的风景,思维也随之开阔,廓恢。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苏秦的故事,了解他在战国时期的外交活动,以及他对中国古代外交的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变成一个学识渊博、思维廓恢的科学家。2. 初中生:通过阅读各种书籍,我希望自己的见识能够廓恢,变得更加开阔。3. 高中生:大学是一个拓展眼界的好机会,我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廓恢自己的知识面。4. 大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廓恢,与更多的学者交流。5. 成人:工作以后,我希望能够不断学习,保持思维的廓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