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涂
wèi tú
  • 拼 音:wèi tú
  • 注 音:ㄨㄟˋ ㄊ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畏途 ”。1.艰险可怕的道路。《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 成玄英 疏:“涂,道路也。夫路有劫贼,险难可畏。” 唐 李白 《蜀道难》诗:“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巖不可攀。” 金 蔡松年 《淮南道中》诗之一:“畏涂泥三尺,车马真鸡栖。” 清 金农 《送贺十五德舆之辰州》诗:“五月 沅陵 道,毒淫多畏途。”
    (2).指危险可怕的地方。 宋 王安石 《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三:“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 清 袁枚 《新齐谐·黑眚畏盐》:“ 殷家村 在城外,多古壙,旧传壙中有怪物……里人相戒,视为畏途。”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 上海 到处都是商人气……住得真不舒服,但 北京 也是畏途。”
    (3).犹苦差。比喻可怕而难办的事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能以草木之生死为生死,始可与言灌园之乐,不则一灌再灌之后,无不畏途视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因此上,自己一中进士就把这知县看作了一个畏途。” 孙中山 《知难行易》:“﹝ 中国 人﹞以为行是难的,知是不难的,把极容易做的事,视为畏途,不去实行。”

  • 基本含义
    害怕染上罪恶、不敢接触邪恶。
  • 详细解释
    畏涂意为害怕染上罪恶,不敢接触邪恶之事物。这个成语源自于《管子·牧民》:“畏涂者,知罪恶者也。”涂,指的是染上罪恶。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邪恶行为的忌惮和回避。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于邪恶行为的回避和不敢接触。也可用于形容人们对于某些不良事物的畏惧和避开。
  • 故事起源
    畏涂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牧民》中。管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管子》是一部集中了他的思想和理论的政治学著作。在《管子·牧民》中,畏涂被用来形容人们对于罪恶行为的害怕和回避。
  • 成语结构
    畏涂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畏”和宾语“涂”组成。
  • 例句
    1. 他对于邪恶行为一向畏涂,从不与坏人为伍。2.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学会畏涂,保持自己的纯洁和正直。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畏涂”与“害怕染上罪恶,不敢接触邪恶”联系起来,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邪恶行为的忌惮和回避。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畏涂相关的成语,如“畏罪潜逃”、“畏影而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畏涂坏人,不和他们玩。2. 初中生:我们应该畏涂不良网站,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们要学会畏涂,坚守自己的原则。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