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戾
páng lì
  • 拼 音:páng lì
  • 注 音:ㄆㄤˊ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从四方而至。《文选·张衡<东京赋>》:“於是孟春元日,羣后旁戾。” 薛综 注:“旁,四方也;戾,至也。”

  • 基本含义
    形容言语行为偏激,不中正。
  • 详细解释
    旁戾一词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旁戾之人,不可与言也。”形容人的言行偏激,不中正。旁戾的人常常言辞激烈,态度偏激,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中立、公正的立场。
  • 使用场景
    旁戾一词常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人的言行行为不中正,偏激。可以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辞激烈,态度偏激,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记载了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79年之间的历史。《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的一句话“旁戾之人,不可与言也”成为了成语“旁戾”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旁戾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言辞旁戾,总是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这个人的态度非常旁戾,对待问题缺乏中立、公正的立场。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旁”和“戾”,旁边的人说话戾气很大,言辞偏激,不中正。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旁戾相关的成语,如“旁征博引”、“旁敲侧击”等,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话太旁戾了,总是说一些伤人的话。2. 初中生:他的态度旁戾,不顾及他人的感受。3. 高中生:这个人的言辞旁戾,对待问题缺乏中立、公正的立场。4. 大学生:他的观点太旁戾了,缺乏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