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辟
liú pì
  • 拼 音:liú pì
  • 注 音:ㄌㄧㄨˊ ㄆ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流僻 ”。1.放荡邪僻。《礼记·乐记》:“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吕氏春秋·音初》:“流辟、誂越、慆滥之音出,则滔荡之气、邪慢之心感矣。”《隋书·高祖纪下》:“人间音乐,流僻日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浮宕不归,遂以成俗。”
    (2).犹流放。《国语·周语中》:“余一人其流辟旅於裔土,何辞之有与?”

  • 基本含义
    流传,传播
  • 详细解释
    流辟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流”和“辟”两个字组成。其中,“流”指的是信息、言论等的流传,而“辟”指的是开辟、传播的意思。流辟的基本含义是指信息、言论等在社会中广泛传播,被人们所知晓。
  • 使用场景
    流辟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信息、言论等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消息传播迅速,广为人知,也可以用来形容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等在社会中传承发展。
  • 故事起源
    流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九辨》中。在古代社会,宗官负责祭祀事务,而九辨则是宗官的职责之一,即检查和处理流传的言论、消息等事宜。因此,“流辟”一词在此处指的是宗官检查和处理流传言论的工作。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流”和“辟”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这个消息一经流辟,很快就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开来。2. 这个传统节日的习俗流辟了几百年,至今仍然保留下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流辟”与“信息传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信息像水流一样,不断传播开来,形成广泛的影响。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俗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信息传播的方式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他们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新游戏的消息一经流辟,我们班上的同学都知道了。2. 初中生:这个演唱会的门票一经流辟,很快就被抢购一空。3. 高中生:这个社会问题的讨论在网络上流辟开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4. 大学生:这个研究成果的论文一经流辟,很快就被同行学者所引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