毳俗
cuì sú
  • 拼 音:cuì sú
  • 注 音:ㄘㄨㄟˋ ㄙ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旧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习俗。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其土则秽壤……其俗则毳俗。”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品行低下,举止粗俗。
  • 详细解释
    毳俗是由“毳”和“俗”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毳”指的是兔子的绒毛,比喻质地粗糙;“俗”指的是庸俗、粗鄙的意思。毳俗形容人的品行低下,举止粗俗,缺乏修养和教养。
  • 使用场景
    毳俗常用来批评那些言谈举止不文明、不得体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粗鲁无礼、品行不端的人时,可以用毳俗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 故事起源
    毳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中。据说,当时有位名叫王褒的人,他的品行十分粗俗,举止不雅。有一天,他穿着破旧的衣服,踩着破鞋,走进了一家高档酒楼,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众人看到他的穿着和举止后,纷纷议论他的毳俗行为。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前一个字是“毳”,后一个字是“俗”。
  • 例句
    1. 他举止粗鲁,言辞毳俗,一点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2. 这个节目太毳俗了,完全没有艺术品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毳俗”拆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联想“毳”字的读音与兔子的绒毛,形象地想象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人,他的衣服上满是兔毛,给人一种粗俗的感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修养相关的成语,如“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等,来对比毳俗与优雅之间的差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毳俗了,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有素质的人。2. 初中生:他的言谈举止非常毳俗,完全不懂得怎样与人相处。3. 高中生:这个节目真的很毳俗,没有任何艺术品味。4. 大学生:我们应该远离毳俗的行为,培养自己的修养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