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生咏
luò shēng yǒng
  • 拼 音:luò shēng yǒng
  • 注 音:ㄌㄨㄛˋ ㄕㄥ ㄩㄥ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

  • 基本含义
    形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
  • 详细解释
    洛生咏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洛指洛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城市,生指生花妙笔,咏指吟咏。洛生咏形容一个人的文采出众,才华横溢,能够用妙笔吟咏出美好的诗文。
  • 使用场景
    洛生咏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人才,也可用于形容具有出众才华的人。可以用来夸奖他人的才华,或者自嘲自己的文采。
  • 故事起源
    洛生咏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洛阳伽蓝记》中。韩愈在文章中描述了洛阳伽蓝寺的壁画,称赞其艺术之美,用“洛生咏”这个成语来形容壁画的出色之处。后来,洛生咏逐渐被用来形容具有出众才华的人。
  • 成语结构
    洛生咏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洛”是地名,表示洛阳;“生”是动词,表示生花妙笔;“咏”是动词,表示吟咏。
  • 例句
    1. 他的诗文洛生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绘画技巧洛生咏,每一幅作品都令人叹为观止。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洛生咏”与洛阳伽蓝寺的壁画联系起来,想象壁画上的花草栩栩如生,用妙笔勾勒出美丽的景象,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和艺术,了解其他具有出众才华的人物和作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觉得你的画画技术真的很洛生咏。2. 初中生:他的写作水平真的很高,每一篇文章都洛生咏。3. 高中生:她的音乐才华真的令人惊叹,演奏时洛生咏。4. 大学生:他的演讲能力非常出色,每次发言都洛生咏。5. 成人:他的舞蹈表演真的很洛生咏,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他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