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
mǎ lè
  • 拼 音:mǎ lè
  • 注 音:ㄇㄚˇ ㄌ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马笼头,马勒 mǎlóngtóu,mǎlè
    [bridle] 辔,用以御马和约束马的马首挽具,包括络头、嚼子(口衔)、缰绳,还有其他附属物

  • 英文翻译

    1.bridle

  • 详细解释

    带嚼口的马笼头。《太平御览》卷三五八引 北魏 刘芳 《毛诗笺音义证》:“轡是御者所执者也,不得以轡为勒;且旧语云马勒,不云轡,以勒为轡者,盖是北人避 石勒 名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 魏武帝 以玛瑙为马勒,硨磲为酒椀。”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三章:“﹝ 杨忠民 ﹞给自己的枣骝马解下马勒,戴上料兜子。”亦称“ 马勒口 ”。 瞿秋白 《<乱弹>代序》:“所以乱弹已经不乱,白话也应当不白, 欧 化应当等于贵族化。一切都要套上马勒口,不准乱来。”

  • 基本含义
    形容一个人非常懒散,不愿意做事情或者做事情不负责任。
  • 详细解释
    马勒的字面意思是马儿不勒缰绳,比喻人没有约束,放纵自己,不思进取,不肯努力工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负责任,缺乏积极性,对待工作或生活的态度不端正。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不尽职,不努力,不负责任。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懒散,在生活中没有奋斗的精神。
  • 故事起源
    马勒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篇》:“马勒之疾,猿臂之技。”这句话比喻人们不思进取,不肯努力,没有成就的动力,就像马儿不勒缰绳一样自由自在,没有约束。
  • 成语结构
    成语“马勒”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马”和“勒”。其中,“马”是指马儿,“勒”是指勒缰绳。这个成语通过比喻马儿不勒缰绳来形容一个人不受约束,不思进取,不肯努力。
  • 例句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真是个马勒之人。2. 这个员工总是拖拖拉拉,做事情太马勒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马儿没有勒缰绳,自由自在地四处乱跑,不受约束。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马勒”相关的成语,如“马不停蹄”、“马到成功”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懒得做作业,真是个马勒之人。2. 初中生:他总是不认真学习,老师说他是个马勒。3. 高中生:他对待学习没有动力,真是个马勒之人。4. 大学生:他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真是个马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