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闱
nán wéi
  • 拼 音:nán wéi
  • 注 音:ㄣㄢˊ ㄨㄟ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南门。《文选·沉约<直省学愁卧>诗》:“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闈。” 吕向 注:“闈,门也。” 唐 崔湜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诗:“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闈。”
    (2). 明 、 清 科举考试,称 江南 乡试为南闱, 顺天 乡试为北闱。 清 方文 《喜遇从子子留即送之宁波》诗:“人言汝向南闈来,我闻惊絶还疑猜。”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自去年壬午,南闈下第,便侨寓这 莫愁湖 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卷十三:“吾乡 王殿撰 云锦 , 康熙 庚午举南闈。至丙戌年,年五十矣。”

  • 基本含义
    指朝廷的重要场所或会议,也泛指重要的会议或论坛。
  • 详细解释
    南闱是古代中国朝廷的一个重要场所,用于举行重大的会议和讨论。南闱一词源自于南方与闱的合称,南方是古代中国的朝廷所在地,而闱是指举行会议的场所。因此,南闱成为了指朝廷的重要场所或会议的意象。
  • 使用场景
    南闱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使用,多用于文言文或古代小说中。可以用来形容重要的会议、论坛、讨论或决策场所,也可以用来形容重要事务的处理。
  • 故事起源
    南闱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朝廷制度。南方是古代中国的朝廷所在地,而闱是指举行会议的场所。南闱这个成语的使用,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重要会议的地位。
  • 成语结构
    南闱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南是形容词,表示朝廷所在地的南方;闱是名词,表示会议的场所。
  • 例句
    1. 他被邀请参加了一场高级商务南闱。2. 这次会议就像是一场南闱,各方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讨论问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南闱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身处古代的朝廷,参与重要的会议和讨论,以此来记忆南闱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古代中国的历史书籍或小说,了解更多关于南闱的相关内容,深入了解古代朝廷制度和政治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南闱,讨论如何改善学校的环境。2. 初中生:这次家长会就像是一场南闱,各位家长都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学生的问题。3. 高中生:学校举行了一次南闱,邀请了各个学科的专家,为我们讲解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4. 大学生:参加了一场学术研讨会,感觉就像是一次南闱,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