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
shí èr zhāng
  • 拼 音:shí èr zhāng
  • 注 音:ㄕㄧˊ ㄦˋ ㄓ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天子之服绘绣的十二种图象。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称上六章;裳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称下六章。《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 汉 郑玄 注:“《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绣。’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 孙诒让 正义:“日也,月也,星也,山也,龙也,华虫也,六者画以作绘,施於衣也;宗彝也,藻也,火也,粉米也,黼也,黻也,此六者紩以为绣,施之於裳也。” 清 恽敬 《十二章图说序》:“古者十二章之制始於 轩辕 ,著於有 虞 ,垂於 夏 殷 ,详於有 周 ,盖二千有餘年。” 鲁迅 《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考诸载籍,源之古者,莫如龙,然已横受抵排,不容作绘,更思其次,则有十二章。”

  • 基本含义
    指十二个章节或部分。
  • 详细解释
    十二章是一个表示书籍、文件或文章的部分的成语。它源自于古代文献的编排方式,将一本书或文献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特定的主题或内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整体被分为若干个部分或章节的情况。
  • 使用场景
    十二章常用于形容一个复杂的问题或事物被分解为多个部分进行处理或研究的情况。它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长篇文章或报告的组织结构。
  • 故事起源
    十二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中。当时,杨震被任命为太学博士,负责编写《太学书》。他将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内容。后来,人们用“十二章”来形容任何被分为若干个部分的文献或文件。
  • 成语结构
    十二章的结构是“十二”+ “章”。
  • 例句
    1.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分为十二章,每一章都值得细细品味。2. 我们需要对这个项目进行十二章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各个方面。
  • 记忆技巧
    你可以将“十二章”与一本书的章节结构联系起来,想象一本书被分为十二个章节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文献和书籍的编排方式,了解不同时期的文献分类方法和章节划分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作文被老师分为十二章,每一章都有不同的主题。2. 初中生:我们需要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十二章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背景和影响。3. 高中生:这本小说非常长,分为十二章,每一章都有不同的故事情节。4. 大学生:我的毕业论文分为十二章,每一章都探讨了不同的研究问题。5. 成年人:我正在读一本关于宇宙的书,它被分为十二章,每一章都介绍了不同的天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