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燧
tíng suì
  • 拼 音:tíng suì
  • 注 音:ㄊㄧㄥˊ ㄙㄨㄟ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今有司请远田 轮臺 ,欲起亭燧,是唯益扰天下,非所以忧民也。”《后汉书·西羌传》:“初开 河西 ,列置四郡,通道 玉门 ,隔絶 羌 胡 ,使南北不得交关。於是障塞亭燧出 长城 外数千里。” 南朝 宋 颜延之 《从军行》:“卧伺金柝响,起候亭燧烟。”

  • 基本含义
    指人品高尚,才能出众,具有卓越的才华和德行。
  • 详细解释
    亭燧是一种形容人品德和才能的成语。亭燧的“亭”字指亭亭玉立,形容人的仪表端庄美丽;“燧”字指燧石,古代点火的工具,喻人才能出众。亭燧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是一种褒义词语。
  • 使用场景
    亭燧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可以用来赞美别人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华。可以用于教育领域,形容学生优秀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品德;也可以用于职场领域,形容员工出色的工作表现和高尚的品德。
  • 故事起源
    《史记·卷五十五·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国有一位公子名叫亭燧,他非常聪明才华出众,而且品德高尚,备受赞誉。后来,他被封为齐国的相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人们就用“亭燧”来形容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
  • 成语结构
    亭燧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是一位亭燧之才,不仅学术出色,而且为人正直。2. 她是一个亭燧之徒,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人品都很优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亭燧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站在一个高高的燧石上,象征着她的高尚品德和出众才华。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燧石的用途和历史,以及古代人们对于品德和才能的重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亭燧之才,每次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她是我们学校的亭燧之徒,不仅成绩优秀,而且为人谦虚和善。3. 高中生:他是我们年级的亭燧之才,不仅学习成绩出色,还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 大学生:他是我们学院的亭燧之徒,才华横溢,被老师和同学们都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