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听任
• 听人穿鼻
• 听然
• 听鹊
• 听取
• 听墙根
• 听其自然
• 听其自流
词语造句
• 面对造句
• 面对造句
• 面对造句
• 面对造句
• 面对造句
• 面对造句
• 面对造句
• 面对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宝铎
宝鼎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雕弓
宝殿
宝钿
宝典
宝地
宝灯
宝纛
窃钩
qiè gōu
拼 音:
qiè gōu
注 音:
ㄑㄧㄝ ˋ ㄍㄡ
繁体字:
基本解释
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 明 储国桢 《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 续范亭 《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 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
基本含义
指偷窃行为。
详细解释
窃钩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窃”指偷窃,而“钩”指挂钩或钩子。窃钩的基本含义是指偷窃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偷偷摸摸地用钩子来偷东西的情景。
使用场景
窃钩常常用于形容偷窃行为,可以用来指责或批评那些偷窃他人财物的人。此外,窃钩也可以用来比喻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
故事起源
窃钩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传说。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非常忠诚于国家,但被一些人诬陷成了叛国贼。最终,屈原被迫离开了楚国,流亡到了汨罗江边。在流亡期间,屈原写下了著名的《离骚》和《天问》等诗篇。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当地的渔民们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船在江中寻找屈原,并且用钩子捞起江中的鱼来表示纪念。这就是窃钩的起源。
成语结构
窃钩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窃”为动词,表示偷窃的动作;“钩”为宾语,表示被偷窃的物品。
例句
1. 他竟然窃钩盗链,真是无耻之极。2. 这个小偷利用窃钩的方法偷走了别人的钱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窃钩的形象与实际的偷窃行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窃钩的发音与“切狗”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想要更深入学习和理解成语窃钩的相关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观念,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发现同学窃钩盗铃,立即报告了老师。2. 初中生:这个小偷利用窃钩的方法偷走了别人的手机。3. 高中生:他的窃钩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判刑入狱。希望这个关于“窃钩”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