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利
shè lì
  • 拼 音:shè lì
  • 注 音:ㄕㄜˋ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给予财利。《战国策·秦策四》:“ 智氏 见伐 赵 之利,而不知 榆次 之祸也; 吴 见伐 齐 之便,而不知 干隧 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汉书·张骞传》:“其北则 大月氏 、 康居 之属,兵彊,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颜师古 注:“设,施也。施之以利,诱令入朝。”
    (2).谋利。《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苟合徼幸,以身设利。”
    (3).佛教语。即舍利。 明 宋濂 《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停龕六旬,始行荼毗之法,视其皃如生,数珠齿牙不坏於火;设利、罗无等,观者竞取之而去。”参见“ 舍利 ”。

  • 基本含义
    指设法谋取私利或牟取不正当利益。
  • 详细解释
    设利意味着通过各种手段来谋取私利或牟取不正当的利益。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利益的追求,而不顾及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它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追逐金钱、地位或者其他私人利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设利来批评那些不择手段、不顾他人利益的人。此外,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贪图私利而违背道德和法律。
  • 故事起源
    设利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做赵胜的人,他为了谋取私利,不惜背叛自己的国家,投降了敌对势力。赵胜的行为被视为背叛,人们用设利来形容他的行为。
  • 成语结构
    设利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设”和“利”。
  • 例句
    1. 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设利,最终失去了朋友和信任。2. 这个政府官员利用职权设利,牟取了大量的财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设利与“谋取私利”、“不择手段”等词语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此外,也可以将故事起源中的背叛行为与设利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设利是一个负面的成语,它提醒我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要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其他与道德、利益相关的成语,如“德利双收”、“利令智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设利,偷了同学的零食。2. 初中生:这个商人为了获得更多利润,不择手段设利。3. 高中生:政治家为了谋取自己的私利,利用职权设利。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设利”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