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拨
zhāi bō
  • 拼 音:zhāi bō
  • 注 音:ㄓㄞ ㄅㄛ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调派。《元典章·户部八·盐课》:“採石依旧设官批验引目,摘拨军船,一同盘捉私盐。”
    (2).挑选。《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正是,我愁着哥谢孝这一节。少不的也谢,只摘拨谢几家要紧的,胡乱也罢了。”

  • 基本含义
    摘除、拨开。
  • 详细解释
    摘拨是指摘除或拨开某物。在使用中,摘拨常常用来形容解决问题或难题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排除干扰,找到关键点,达到预期的目标。
  • 使用场景
    摘拨常用于描述解决复杂问题、排除干扰因素的行动。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场景。
  • 故事起源
    摘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在攻打楚国都城郢城时,为了解决南城墙上的防御措施,他亲自上阵,摘去了南城墙上的一根矛头,成功攻破了城墙。从此,“摘拨”成为了形容解决问题、排除干扰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摘拨是一个动词成语,由“摘”和“拨”两个动词组成。
  • 例句
    1. 他在解决问题时总能摘拨出关键信息。2. 摘拨干扰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工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摘拨”与拨开杂物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如同摘去杂物,找到问题的核心。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解决问题、排除干扰相关的成语,如“排除万难”、“披荆斩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摘掉了花束上的一朵花。2.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摘拨问题中的关键信息。3. 初中生:在写作文时,我会摘拨掉无关的素材。4. 高中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需要摘拨出其中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