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模装样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zhuāng mú zhuāng yàng ㄓㄨㄤ ㄇㄨˊ ㄓㄨㄤ ㄧㄤˋ

    装模装样(裝模裝樣) 

    犹装模作样。 鲁迅 《呐喊·社戏》:“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茅盾 《子夜》十七:“ 王和甫 感到还没尽兴似的,立刻就回答道:‘那么再来过罢!可是你不要装模装样怕难为情才好呀!’”

  • 基本含义
    指人故意掩饰真实面貌,表现出虚伪的样子。
  • 详细解释
    装模装样是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的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故意掩饰自己的真实面貌,表现出虚伪的样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经、很得体,但实际上却不真诚、不真实的人。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表面功夫做得很好,但实际上却没有真实内涵的人。可以用在描述某个人的行为、言语或外表上,表达对其虚伪行为的不满。
  • 故事起源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了一个关于装模装样的故事。当时,齐国的宰相田忌参加了一场马术比赛,他的马与对手的马相比明显劣势。田忌为了赢得比赛,通过装模装样的方式,故意选择了不同的策略和节奏,最终赢得了比赛。这个故事中的田忌就是一个典型的装模装样的人。
  • 成语结构
    成语“装模装样”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形成了反复、夸张的结构,加强了对虚伪行为的批判和讽刺。
  • 例句
    1. 他装模装样地表达了对我的道歉,但我知道他并不真心。2. 她总是装模装样地夸大自己的成就,让人很难相信她的话。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假面具,摆出一副正经得体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是虚伪的。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学习其他与虚伪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伪善等,进一步扩展对虚伪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喜欢装模装样,总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她装模装样地说自己懂很多,但实际上并不懂。3. 高中生:他为了迎合老师的喜好,装模装样地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4. 大学生:有些人在社交场合上总是装模装样,让人很难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