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麰
cán móu
  • 拼 音:cán móu
  • 注 音:ㄘㄢˊ ㄇㄡ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蚕与麦的收成。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六:“蚕麰今岁十分强,催得农家日夜忙。”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农田中种植桑树和养蚕,意味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勤俭持家的精神。
  • 详细解释
    蚕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蚕指的是蚕虫,麰指的是桑叶。成语蚕麰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农田中种植桑树和养蚕的劳动场景。这个成语寓意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勤俭持家的精神,强调了农业劳动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蚕麰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勤劳勇敢、勤俭持家的品质。它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不怕辛苦、勤奋工作,同时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要珍惜劳动,勤俭节约。
  • 故事起源
    蚕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田中养蚕的场景。在古代,中国人以养蚕和制造丝绸闻名于世。养蚕需要种植桑树,并将桑叶喂养给蚕虫。农民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了丰富的蚕丝,制作出了优质的丝绸。因此,蚕麰成为了一个象征着农民劳动精神和勤俭持家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蚕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1. 他勤劳勇敢,是个真正的蚕麰。2. 她家境贫寒,但她勤俭持家,真是个蚕麰。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蚕麰”这个成语与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场景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农田中的景象,有桑树和蚕虫,农民们辛勤劳动,最终收获了丰富的蚕丝。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和丝绸制造的知识,深入了解蚕麰这个成语的背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每天都去田里种桑树养蚕,他是个真正的蚕麰。2. 初中生:农民伯伯们辛勤劳动,种植桑树养蚕,他们都是蚕麰,为国家做出了贡献。3. 高中生:勤劳勇敢的蚕麰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