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查词语

婚姻节

拼音:

拼音:

注 音:

繁体字:

基本解释

西藏独一无二婚姻节 全村狂欢集体假结婚

婚姻节-节日简介

云南省与西藏交界的芒康县盐井乡有一个建构在澜沧江边悬崖峭壁之上“古堡”似的藏族村落——加达村。这是大自然造物主创造的奇迹,两座本来相连的大山,被澜沧江切割成一个大裂谷,形成如此狭窄、陡峭、对峙的两座大山,加达村位于江右边的半山腰上。加达村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集体假结婚仪式——婚姻节。加达村的“假结婚”节,就是象征加达村从富庶的异地他乡迎进聪明、能干、正直的女婿,以示新年村子兴旺发达!

婚姻节-迎新郎

假新郎:头戴“苏夏”(用红色丝线缀饰制成的圆盘帽)的藏族汉子

藏历新年初六的加达村家家户户屋顶新挂的经幡和五星红旗猎猎飘动,交相辉映。村中的河沟里,十多个汉子穿着华贵服饰,每人牵一匹经过精心打扮的骏马。这时已经九点三十分。

十点正,男子们跨上马背,列队向村北的尼拉通坝子出发。不远处的绿色的田庄和白色的藏房,一个个英姿勃发的汉子头戴“苏复”(用红色丝线缀饰制成的圆盘帽),身穿赭红楚巴(藏袍),脚蹬饰有鲜艳图案的藏靴,挥舞着马鞭,呼叫着。

到了尼拉通坝子,汉子们把马放在一边, 坐成一圈,拿出饮料和酒,开始商量由谁来担任“玛巴”(新郎)。“玛巴”可以由未婚男子扮演,也可以由已婚男子扮演。这次选出的“玛巴”都是未婚的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一共四个,再选出四个伴郎,其他人扮演“巴丝”(迎亲队)。然后,迎亲队伍开始进村,象征加达村从富庶的异地他乡迎进聪明、能干、正直的女婿。

婚姻节-搞笑表演

加达村过去有“永亮自根”,而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人才,只好找个替身来扮演

一群跳锅庄的中年妇女把迎亲队伍堵住,妇女们装出很伤心的样子,对着“巴丝”大声诉说:“我的儿子是金子一样的儿子,儿子不能嫁出去,你真要儿子,那就拿金子来吧!”“玛巴”们也拿出备好的手帕盖住脸,在马背上大声“哭叫”起来,身子东摇西晃,做出对婚事极不情愿的样子。“巴丝”们极力安慰、劝说,并给挡路的妇女们分发礼包。得到礼包的妇女们身手敏捷地转身一窝蜂跑走。从这里开始,“玛巴”们一刻不停地嚷着不走,大声诉说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下辛苦了伴郎们,又要抱着“玛巴”苦口婆心地安慰,又要牵着“玛巴”的马往前走。

隔100米步,妇女们再次堵路,拿到礼包后,就四散而去,迎亲队伍正要转个弯路,去往公房,从右面突然冲出五个赶着毛驴和母黄牛,戴着面具,打扮怪模怪样的阿拉卡吉。人群的视线马上由迎亲队转向这些搞笑的家伙,只见几个阿拉卡吉都戴着很夸张的面具。以前阿拉卡吉不戴面具的,只是在脸上用锅灰、墨汁或颜料画上各种奇形怪状的图案,把面貌弄得很滑稽。他们身上反穿着宽厚肥大的衣服,裤子从膝部以下撕成条状,双脚一只穿皮鞋、一只穿运动鞋或旅游鞋,身上挂着布娃娃、鞋子、茶缸、糌粑口袋和漏洞的塑料瓶等等破烂之物,其中一人腰上还系着牧狗的颈铃,抖动身子,发出丝丝桑桑清脆的铃声。

“阿拉卡吉”在寺院的姜姆舞表演活动中就有这个角色,在一个剧目结束之后,舞者在更换服装和道具的间歇,阿拉卡吉就会出来做种种搞笑动作。阿拉卡吉们跃身跨上牛背,驴背,受到惊吓的牛和驴东躲西藏,把阿拉卡吉从背上摔落下来,仰面朝天跌到地上,惹得众人发出一阵阵笑声。据一位老人讲,毛驴和黄母牛预示繁盛的生殖力和源源不断的财富。在这个活动中,阿拉卡吉是相当重要的角色,他的种种引人发笑的举动,不仅给村民们笑疼了肚子,让当地神祗百般愉悦,而且可以把村里的是非口舌和游荡在村里的污秽全都赶走。正当阿拉卡吉们把场面闹成一锅粥时,一个能说会道的村民便站上摆在路弯道上的一张铺着牛皮的矮桌,嘴里诵出一连串赞颂山神、地主神、村神的赞词。赞词颂毕,迎亲队伍动身走向坡头上的公房,阿拉卡吉们也混进人群中。毛驴和牛也被主人牵回去了。

公房只有一层,房顶开了很大的天井,婚礼坐席摆在正中央,四周和屋顶挤满了人。席位上首的高台上端坐着“永亮白根”(招福经师),“永亮白根”是会文识字,掌握传统知识的权威人士,在村里最为德高望重。加达村过去有“永亮白根”,而现在已经没有了,只好找个替身来扮演。扮演者年龄约三十出头,用墨汁画了翘翘的胡须,脸颊上画了涡纹状图案,头上戴着一只用大米包装袋做的鸡冠状帽,那袋子上印有的厂址和联系电话,十分显眼。样子滑稽得要命。接着是迎亲的“巴丝”,以下是新郎和伴郎。先还是阿拉卡吉们一连表演节目。两个阿拉卡吉抱在一些亲嘴,亲着亲着,其中一个突然把对方推开,“呸”地在地上狠狠吐了口唾沫。那个腰上系着串铃的阿拉卡吉脑袋仰着,抖着上身在场内转圈,铃声唏哩哗啦地响起来。另一边,戴着绿色面具的阿拉卡吉在地上躺下,把布娃娃抱在怀里,打开糌粑口袋装作给孩子喂糌粑,喂了几口,又拍打着布娃娃的屁股。

婚姻节-艳丽假新娘

假新娘打扮得十分艳丽

大约下午3时,在人们一阵惊雷似的掌声中,一个大约40岁打扮得十分艳丽的女子,走到新娘座位上。她叫玉追,是村里很有口才的女人,是新娘扮演者。她从身上拿出塑料模型手机,给家里拨电话:“喂,阿爸,我的男人已经到啦,人还长得不错,卷头发,高鼻梁,膀大腰圆,我可喜欢罗”,众人笑得前仰后合,接着又说:“算了,这个男人我还是不要啦,阿爸,我早就有自己的老公啦,我还给他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话音刚落,一个“玛巴”用怪腔怪调说:“阿爸,阿妈求求你们别叫我到这里上门,这个女人又老又难看,是个丑八怪,看起来就像个好吃懒做的女人,绝对操持不了家庭,还是给我选个别的吧!”

说笑打闹一个钟头后,“永亮白根”致祝婚辞,从天上的日月星辰到地上的水火风,从村庄风物到结婚新人赞颂了一番,祝辞如诗句一般。并给新人赐给礼金和象征吉祥美满的哈达。接下来,“巴丝”们逐一致祝辞,祝辞完后送礼金,最后献哈达。

婚姻节-礼金用途

假结婚节是加达村一年中最快乐的聚会

假结婚真收礼金 用于修路补桥

过去以裁纸当钱,是不给现金的。1995年开始开了给钱的先例。当时给的也就三五十元。现在增加到100元、150元,来参加活动的乡、县、地区上的单位也会给上千元。今年来参加活动的昌都地区、芒康县和盐井乡上的单位有10多个。2000年共收到礼金3000元,今年最高11595元。礼金用作公共支出,做一些修建佛塔,集体煨桑祭祀山神,修路补桥等公益建设和活动。今年礼金的部分打算修补加达桥。

太阳落山时分,人们跳起了祈福锅庄,锅庄舞跳完后,活动也就结束了。扎西的大哥堆顶把我们接到他家,没想堆顶大哥是我们去年在昆明认识的熟人,他那会儿在昆明出售虫草和贝母。堆顶大哥拿青稞酒、鸡肉和加加面招待我们。我们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向他了解“巴玛巴典”习俗。关于这个习俗的起源现在没人能讲得清了,也没有书籍记载可考。“我们村的神山是阿尼乃求”。堆顶大哥说:“我们加达村90户人家,500多人就在它的庇护下生息。”

婚姻节-尴尬局面

假结婚节面临着尴尬局面 假新娘要给钱

堆顶大哥10多岁的时候,已经包产到户了。有两三年村里没有搞“巴玛巴典”活动,一些老人坐在一起说“这个活动没什么意思,小孩玩的游戏”。结果,一年里村里接连死了9个人。一年中死这么多人,在加达村是从来没有过的。大家认为这是不搞“巴玛巴典”活动,中断了“玉拉曲”(祭祀地方神祗)惯例的原因。

从堆顶大哥的讲说中,可以听得出来,加达村现在的“巴玛巴典”活动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举行“巴玛巴典”活动,每年由6户人家担任“古瓦”(值事)进行组织。谁来扮演阿拉卡吉,谁来扮演新娘都要由古瓦去预选确定。嘴笨,呆板之人当不了阿拉卡吉,阿拉卡吉的角色要求是扮演者说话,举动都能引人发笑,能把场面搞热闹起来。“出色的阿拉卡吉能使山神阿尼乃求笑着笑着从座位上跌下来。”堆顶大哥说。群佩、聪嘎、克赞、格茸次仁连续扮演了4年的阿拉卡吉,除格茸次仁外,其他3人每年都是给50元请的。2010年,古瓦延请他们,结果被拒绝。幸好,格能、都吉、阿托、斯那扎西毛遂自荐担任阿拉卡吉。其实,他们5人也是2010年的古瓦,扮演新娘的玉追也是给50元请的。

婚姻节-专家评析

民俗专家、学者认为,加达村“假结婚”仪式这一妙趣横生的民俗现象,折射出盐井地方社会的多元认同:首先是和谐共存的多个民族对藏文化的认同;其次是互相宽容的多种宗教对藏传佛教的宗教认同;最后是全球化语境中地方群众对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这些多元的认同不仅反映了盐井地方的文化多样性,更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