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婆菓
pín pó guǒ
  • 拼 音:pín pó guǒ
  • 注 音:ㄆㄧㄣˊ ㄆㄛˊ ㄍㄨㄛ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频婆果 ”。源于梵语bimbara,bimba,即苹果。《宋史·真宗纪》:“﹝ 大中祥符 二年﹞五月乙卯,罢 韶州 献频婆菓。”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来悟道》:“他也莫点灯,我也莫放火,谁想林檎花,结个频婆果。”亦省称“ 频婆 ”、“ 频果 ”。 宋 无名氏 《采兰杂志》:“ 燕 地有频婆,味虽平淡,夜置枕边,微有香气,即佛书所谓频婆, 华 言相思也。”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三折:“往常开怀是笑呵呵,絳云也似丹颊若频婆。”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植物》:“频果。﹝《羣芳谱》﹞:柰,一名频婆,与林檎一类而二种。”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须曼犹开称意花,频婆自结相思果。”

  • 基本含义
    频繁地交换消息或通信。
  • 详细解释
    频婆菓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频繁”、“婆娑”和“果实”三个词组成。频繁表示频繁地,婆娑表示交流,果实表示结果。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们之间频繁地交换消息或通信,就像果实在树上频繁地交换一样。
  • 使用场景
    频婆菓常用于形容人们之间频繁地交换消息或通信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朋友之间的互动、同事之间的沟通、团队之间的合作等。
  • 故事起源
    据说,频婆菓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两个国家,一个国王想要和另一个国王交流,但两国之间有一座高山阻隔着。于是,国王派出使者在山上种植果树,果树结出果实后,使者们就用果实进行交换,频繁地交流消息,最终实现了两国之间的通信。
  • 成语结构
    频婆菓的结构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 例句
    1. 他们两个频婆菓,每天都要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保持联系。2.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之间频婆菓,信息传递更加迅速便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频婆菓这个成语。想象两颗果树上的果实频繁地交换,就像人们之间频繁地交换消息一样。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频婆菓相关的成语,如频传耳目、频仍耳目等,可以进一步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朋友们频婆菓,经常一起玩耍。2. 初中生:在网络时代,人们之间频婆菓,信息传递非常迅速。3. 高中生:同学们为了完成团队作业,频婆菓,不断交流讨论。4. 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频婆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5. 成年人:现代社会中,频婆菓是人们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