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恿
sǒng yǒng
  • 拼 音:sǒng yǒng
  • 注 音:ㄙㄨㄙˇ ㄩㄥ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耸臾 ”。亦作“ 耸惥 ”。劝说;怂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女始则导之奢华,破其产十之七八。又谗其骨肉,使门以内如寇仇。继乃时説《水滸传》 宋江 、 柴进 等事,称为英雄,耸恿之交通盗贼,卒以杀人抵法。”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将军拥高貲,族子利之,咸以 戚 自有父母,非吾族类也,耸臾其归。” 郭希仁 《从戎纪略》:“ 张聚亭 因 凤翔 告急,乃耸惥其赴 凤翔 救援,备宴款饯,面加奬励, 镇海 遂慷慨愿行。”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耸恿 楚王 攻 宋 去了。”

  • 基本含义
    指挑动、煽动别人做坏事或者做违法的事情。
  • 详细解释
    耸恿是由“耸”和“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耸恿的基本含义是指挑动、煽动别人做坏事或者做违法的事情。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言辞或行动激发他人进行不良行为的人。耸恿的行为通常是不负责任的,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 使用场景
    耸恿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中都有可能出现。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故意煽动他人去做违法事情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被他人的耸恿所影响。在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也可以用来教育孩子们不要受到他人的诱导,要有自己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 故事起源
    关于耸恿这个成语的起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典故。然而,耸恿这个成语的含义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紧密相关,所以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受到他人的耸恿。
  • 成语结构
    耸恿是由“耸”和“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耸”是动词,表示向上伸起,引申为激起、煽动的意思;“恿”是动词,表示怂恿、煽动的意思。
  • 例句
    1. 他总是耸恿别人去做违法的事情,真是个恶劣的人。2. 不要受到别人的耸恿,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上,向下看,耸立着身体,同时他在向下的方向做出一些挑动、激动的动作,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成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被别人的耸恿所影响,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初中生:一些不良网站上会有人耸恿你去做违法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警惕。高中生: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人耸恿他人去做违法的事情,我们要坚守法律底线,不受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