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
zhāo sū
  • 拼 音:zhāo sū
  • 注 音:ㄓㄠ ㄙ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 昭苏 ”。
    (1).亦作“ 昭甦 ”、“ 昭穌 ”。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前蜀 杜光庭 《犀浦刘殷费顺黄箓斋祠》:“乘此胜因,咸臻妙乐,龙神安镇,士庶昭甦,蠢动有生,同昇福界。”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后土醮词》:“大开倚劒之门,不隔朝天之路,昭穌疲俗,洗涤深寃。” 陈独秀 《敬告青年》五:“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寧日。”
    (2).忽然开豁。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仇兆鳌 注:“划昭苏,谓忽然开豁。”

  • 基本含义
    指光明正大、公开无私的行为,也指正直、坦率、无欺诈的品质。
  • 详细解释
    昭苏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昭”意为明亮、光明正大,“苏”意为昂首、坦率。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行为正直、坦率,没有欺诈、隐藏的意思,表达了对诚实、公正、正直的赞美和追求。
  • 使用场景
    昭苏常用于赞美和称赞一个人或行为的正直、坦率,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正式场合或者写作中,可以使用昭苏来表达对正直、坦率的推崇和赞美。
  • 故事起源
    昭苏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昭国有一个叫苏代的贤臣,他为人正直、坦率,公正无私。苏代有一次在朝廷上批评了昭国的君主,但君主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对苏代的坦率和正直表示赞赏。从此以后,人们用“昭苏”来形容正直、坦率的品质。
  • 成语结构
    昭苏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昭”为形容词,表示“明亮、光明正大”,“苏”为动词,表示“昂首、坦率”。
  • 例句
    1. 他的言行举止一直都昭苏无瑕。2. 这位领导非常昭苏,从不做任何欺诈的事情。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昭苏”这个成语与“光明正大”、“正直、坦率”等词语进行联想和组合,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昭苏”相关的成语,如“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昭苏的人,不要说谎。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举止昭苏,没有作弊。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他一直以昭苏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4. 大学生:在职场上,只有昭苏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