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班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开学在即,经历了轻松暑期的孩子即将重回课堂。但不少家长却为孩子早上不起床、心玩儿散了、厌倦开学等一连串的“暑期后遗症”而担心,怕孩子一时调整不过来,影响学业。不少培训机构看准这一“商机”,推出多款课程帮孩子“收心”,受到家长的追捧。

    收心班-简介

    暑假即将结束,很多家长发现孩子还沉溺于暑假的享乐中,每天除了出去玩儿就是在家看电视、打游戏,夜里12点也不睡,到了中午才起床……这一系列“暑假后遗症”让家长看着“真替他着急”。尽管家长们反复要求孩子调整作息、有计划地预习功课,但收效甚微,每次提起,换来的都是孩子一脸的不耐烦。

    孩子们令家长担忧的“暑期后遗症”也成为了一些深谙此道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商机”,各种形式的“收心班”近日悄然走红。由于“收心班”的课程一般从早上8点半就开始,所以孩子的作息习惯也“被迫”得以调整。

    收心班-作用

    “暑期后遗症”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初高中的“准新生”中比例更高。在经历了“小升初”或中考这种阶段性大考后,很多家长表示,孩子经过了一个无比轻松的暑假后,开学后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何调整作息规律都比较令人担心。

    不少“准新生”的家长都很看重在新环境下的第一次考试成绩,希望孩子可以在新环境中迅速“立足”,不至于掉队,所以相比之下文化课的“收心班”更受欢迎。但其实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收心班”并非“提前开学”,而是让孩子通过对新知识的了解、接触,培养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同时将孩子从“暑假模式”逐渐调整到“上课模式”,以适应新学期的节奏。

    收心班-内容

    主要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从暑期放松的环境中转变过来,以便适应上学的节奏,100块一节课。

    这种“收心班”一般分为文化课、才艺课两种形式。前者通过为期一至两周的“补课”,预习新学期的内容,来达到“收心”的效果,而后者则多是通过书法、主持等短期才艺培训让孩子从浮躁的状态中“定下心”来,以应对新学期。由于“收心班”的课程一般从早上8点半就开始,所以孩子的作息习惯也“被迫”得以调整。

  • 基本含义
    指纠正学生不良习惯、教育学生端正心态的班级或学习活动。
  • 详细解释
    收心班是由“收心”和“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收心”指纠正、整顿心态,使之专注于学习;“班”指班级、学习活动。收心班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 使用场景
    收心班通常在学校或培训机构中设立,用于教育学生端正心态,提高学习效果。它可以是一个特殊的班级,也可以是一种特定的学习活动,如学习讲座、学习小组等。
  • 故事起源
    收心班的起源尚无确切的故事,但它体现了中国教育传统中注重学生品德和心态培养的思想。在古代,有许多名师通过类似的方式,如设立“收心堂”、“收心课”等,来教育学生端正心态,提高学习效果。
  • 成语结构
    收心班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其中“收心”是动词,表示纠正心态、调整思维;“班”是名词,表示班级或学习活动。
  • 例句
    1. 学校设立了一个收心班,帮助那些学习不专心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2. 参加收心班的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收心班这个成语:1. 将“收心”与“班”分开记忆,理解“收心”为调整心态、专注学习,而“班”表示学习活动或班级。2. 可以想象自己参加了一个收心班,在班级中努力纠正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收心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以下内容:1. 了解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其他类似概念,如“收心堂”、“收心课”等。2. 阅读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了解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参加收心班,通过老师的帮助,我现在能专心听课了。2. 初中生:我被老师安排进了收心班,希望通过这个机会能改掉学习上的不良习惯。3. 高中生:我觉得收心班对我来说很有帮助,它让我更加专注于学习,提高了我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