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法
zuì fǎ
  • 拼 音:zuì fǎ
  • 注 音:ㄗㄨㄟˋ ㄈ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罪罚。《后汉书·百官志一》:“决曹主罪法事。”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司理》:“ 汉 公府有决曹掾,主罪法事。”

  • 基本含义
    指犯罪的法律规定和刑罚。
  • 详细解释
    罪法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指的是犯罪的法律规定和刑罚。它强调了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应受的惩罚。在社会中,罪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法律、社会等相关领域的讨论和描述中。可以用来强调法律的严肃性和犯罪的危害性。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公子重耳因为杀人而被追杀。他在逃亡中遇到了一个老翁,老翁告诉他:“罪有应得,法不可逃。”意思是说犯了罪就要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逃避是不可取的。后来,这句话演变为成语“罪法”。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现代社会,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罪法的制裁。2. 法律的严明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罪法必须严惩不贷。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罪法”这个成语与法律和犯罪相关的场景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罪犯在法庭上受到法律的制裁,记住这个场景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法律相关的成语和法律知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犯罪的分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盒,被老师告诫说:“罪法不容!”2. 初中生:我们要有法律意识,知道犯罪是违法的,罪法是保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3. 高中生:在学习法律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罪法的具体规定和刑罚,了解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4. 大学生: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深入学习罪法的理论和实践,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