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让扎花节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节日来源

    罗让扎花(巴)是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原名,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他圆寂之日,所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白天请喇嘛念经,晚上家家户户点上许多酥油灯,摆上各种供品供佛。与此同时,各地寺院也要举行隆重的燃灯节,燃灯供佛。罗让扎花节盛行于青海一带。

  • 详细解释


     节日简介

    罗让扎花节,是在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也即是深秋宰牛,分粮之时,藏族各地人们举行家宴,集会,野餐,品尝,着辛勤劳动得来的果实。此时,有的人家还要宴请喇嘛念经。晚上,不少农牧民点上酥油灯,摆上供品,意思是请菩萨也来尝尝秋天收获的果实,这个节被称之为罗让扎花节。节日的规模比较小,一般以家庭为单位。

    节日纪念者(右图)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佛学大师。

    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藏族,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人。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尊称为宗喀巴。7岁时,宗喀巴被父母送至青海化隆县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高僧顿珠仁钦学习显密经典。精心研究藏文、显教经论、密法等。明洪武五年(1372),宗喀巴前往卫藏继续深造,到各教派寺院,向名师大家学习,潜心钻研各种佛学理论。九年(1376),他开始攻读显教重要论著,向萨迦派仁达瓦学《俱舍论》、《集论》、《入中论》,向顿桑瓦学《量释论》。在觉摩陇跟罗赛瓦学习经文,学习邬由巴的《量释论译注》等。十四年(1381),宗喀巴回到前藏,先后到止贡、桑朴、孜塘等寺进行立宗答辩。十八年(1385),跟从布顿弟子学密宗经典注疏。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在这20余年间,他进步非常大,精通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学等理论,同时,全面了解了其他各教派的典籍教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

    在藏期间,针对当时藏传佛教戒律松弛的现状,宗喀巴建议宗教改革,要求喇嘛遵守戒律,重苦行,禁娶妻。并制定了僧人的生活准则、寺院的组织体系、学经程序和是非标准等等,赢得众多信徒的爱戴和拥护,也增强了藏传佛教的社会职能。后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教派的一些内容,创建了格鲁派。“格鲁”意为“善规”,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黄帽派,简称黄教。黄教对藏传佛教其他各派影响极深,逐渐成为诸派中发展最迅速,势力最大的教派。

    永乐六年(1408),宗喀巴受阐化王札巴坚赞之邀,到仲不垅为各寺僧众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七年(1409),在西藏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办大型祈愿法会“默朗钦摩”(汉语称为“传大召”或“传召大会”)。声势浩大,并从此形成传统。会后,在拉萨东修建甘丹寺,作为自己及弟子传法的根本寺院,并创立了严密的寺院组织。每年法会期间,喇嘛们进行辩论和考试,建立起格西学位制度。

    十三年(1415),宗喀巴应明成祖邀请,派亲近弟子释迦也失赴明都朝谒,加强了西藏与中央王朝的联系。十七年(1419),授意释迦也失主持兴建色拉寺。同年,在甘丹寺圆寂。

    宗喀巴的学问博大精深,一生著述非常丰富,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菩萨戒品释》、《事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中论广释》、《辩了不了义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宗喀巴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他的佛学思想,为创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认为戒律为第一要义,修习要遵从由显到密的次第才会获得良好效果。黄教区别于其他教派寺院的突出特点,是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组织。

    宗喀巴弟子众多,最著名的有扎希贝丹、释迦也失、根敦主巴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宗喀巴的思想体系。使格鲁派继续得到世俗政权的支持,并逐渐形成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

    相关书籍

    《宗喀巴大师集》

    【作 者】宗喀巴大师 [同作者作品]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书 号】 710504134X

    【出版日期】 2001年1月 【开 本】 32开 【页 码】 0 【版 次】1-1

    【内容简介】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创始人,并在藏传佛教被尊崇为大智文殊菩萨的示现化身。宗喀巴大师一生广参名师,博学多闻,其教理以深刻严谨的态度抉择吸取西藏各派学说与见地,而采取原始佛教之乞食,座具,服装等方式,提倡般若中观与秘密金刚乘之融合说,认真矫正旧派佛教的流弊而严持戒律,并带黄帽以区别于其它旧派,成为十四、五世纪藏传佛教的改革家,因此开创了藏传佛教的黄帽派。宗喀巴大师认为,佛陀的一代正法,不外于“教”、“证”两种。而一切“教”的正法,摄在经、律、论三藏之中;一切“证”的蒸发,摄在戒、定、慧三学之中。因此,三藏未可偏废,三学亦须全修。宗喀巴大师强调,显密两宗教法的修行,均须以从次第和恪守戒律。 宗喀巴大师一生著述很多,全集约有一百六十多种,其重要者有概说显教甚深观法与广大行门的《普提道次第广论》,有概说密宗加持祈祷法门的《密宗道次第广论》,有说甚深中观正见的《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等,有概说大小乘佛教戒律的《比丘学处》《菩萨戒品释》等。本书首次将法尊法师所译各种宗喀巴大师的著作汇集出版,是汉地了解与学习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思想与学说的重要典籍。

    【目录信息】

    第一册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二册 密宗道次第广论

    第三册 菩提道次第略论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第四册 辨了不了义善说藏论

    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

    第五册 苾刍学处

    菩萨戒品释

    密宗道次第论

    宗喀巴大师传

    【作者序】

    法尊法师,俗姓温,河北深县人,1902年12月出生,18岁于五台山出家,19岁于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先后在南京隆昌律寺、武昌佛学院、北京藏文院学习,曾师从民国太虚法师受学。1925年入藏学法,先后达10余年。1934年返回汉地主持汉藏教理院,1949年以后在北京普提学会从事藏传佛学译著工作,曾任中国佛学院院长等职。一生译著达几百万字,为现代著名佛学专家。

  • 基本含义
    形容人们为了迎接节日或庆祝活动而积极准备、布置和装饰。
  • 详细解释
    罗让扎花节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罗让”意为准备、布置,指的是人们为了庆祝某个特殊的节日或活动而积极做准备;“扎花”意为装饰、布置花卉,指的是人们为了增添节日氛围而装饰房屋或场所。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人们为了庆祝节日而积极准备、布置和装饰。
  • 使用场景
    罗让扎花节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各种庆祝活动中的积极行动,如春节、婚礼、生日等。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准备食物、整理房屋、装饰场所等,以营造节日的氛围和喜庆的气氛。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村庄里,有一位非常善良和热心的村民罗让。每当村里有节日或庆祝活动时,罗让总是积极地准备和布置,为大家营造一个欢乐和温馨的氛围。他会扎花装饰房屋、准备美食招待客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温暖。后来,人们就用“罗让扎花节”来形容为了庆祝节日而积极准备、布置和装饰。
  • 成语结构
    主语 + 罗让 + 扎花 + 节
  • 例句
    1. 春节快到了,大家都在忙着罗让扎花节,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2. 她正在罗让扎花节,为了举办婚礼,她精心准备了很多细节。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罗让”为一个善良和热心的人物,他总是积极准备和布置,为大家营造一个欢乐和温馨的氛围。“扎花节”则是指他用花来装饰房屋和场所。可以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了解人们在这些节日中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在家里罗让扎花节,给自己布置一个美丽的生日派对。2. 初中生:春节快到了,我和家人一起罗让扎花节,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3. 高中生:我们学校要举办毕业典礼,大家都在忙着罗让扎花节,为了装饰礼堂,营造一个庄重而温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