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暍
kě yē
  • 拼 音:kě yē
  • 注 音:ㄎㄜˇ ㄧㄜ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口渴,暑热。 唐 元结 《寒泉铭》:“於戏寒泉,瀛瀛江渚,堪救渴暍,人不之知。”

  •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渴,非常热。
  • 详细解释
    渴暍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非常渴,非常热。暍字本意指中暑,后来泛指热得难以忍受的状态。渴暍通常用来形容天气炎热或者人非常口渴的情况。
  • 使用场景
    渴暍可以用来形容夏天的酷热天气,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口渴的状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于描述天气或者个人感受。
  • 故事起源
    渴暍是古代汉语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根据记载,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受到了魏国的侵扰,被迫逃到了一个沙漠地区。由于沙漠地区的气候非常炎热,晋国国君和随行的人们感到非常口渴和热。于是,他们用“渴暍”来形容他们当时的状态。
  • 成语结构
    渴暍由两个汉字组成,渴和暍。渴意为口渴,暍意为热。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非常渴和非常热的状态。
  • 例句
    1. 夏天的中午,太阳晒得大街上的人都渴暍了。2. 这个沙漠地区的气温非常高,人们在那里很容易就会渴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渴暍与夏天的高温天气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在炎热的夏天,你口渴得无法忍受,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渴暍相关的成语,如“渴望”、“酷暑”等。了解更多与天气和感受相关的成语,可以丰富词汇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的时候,我在户外玩耍,被太阳晒得渴暍了。2. 初中生:天气太热了,我在家里都感到渴暍。3. 高中生:高考期间,我每天都要喝很多水,否则会感到渴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