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直
kǎn zhí
  • 拼 音:kǎn zhí
  • 注 音:ㄎㄢˇ ㄓ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偘直”。1.刚毅梗直。《明史·文苑传四·徐渭》:“ 寅 明臣 亦颇负崖岸,以侃直见礼。” 清 侯方域 《陈公墓志铭》:“公既罢……赋诗示 涟 、 光斗 曰:‘脂韦世所同,侃直性所独。’” 清 刘大櫆 《方庭粹六十寿序》:“君之子 矩 ,从余游。其为人偘直,一遵其父训。”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有 徐嫗 年五十餘,性侃直。”
    (2).谓直抒己见,无所避忌。《明史·周宗建传》:“乃令 宗建 陈交通实状,将加重谴, 宗建 回奏益侃直。 进忠 议廷杖之。”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先生友某公强先生见之,先生持论侃直,不稍下。”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坦率直接,说话直率无拐弯抹角。
  • 详细解释
    侃直是由“侃”和“直”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侃”意为坦率直言,直率无忌,不拐弯抹角;“直”意为直接,没有弯曲。侃直形容人言谈举止坦率直接,毫不矫揉造作。
  • 使用场景
    侃直多用于赞美、称赞别人的坦率直言,也可以用于自我表达。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者某个人在特定场合表现出的直率坦诚。
  • 故事起源
    关于侃直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据说这个成语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当时,有一位名叫陈蕃的官员,他非常直率坦诚,经常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的错误决策。陈蕃的直率行为备受人们的赞赏,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侃直陈蕃”,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形容直言不讳的人。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前一个词是“侃”,后一个词是“直”。
  • 例句
    1. 他的性格侃直,从来不拐弯抹角。2. 我喜欢和他交流,因为他总是侃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 这个人很侃直,说话从来不讲究得体。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直直地站在一条笔直的线上,他的言论也像线一样直接,没有弯曲。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者文章来了解更多关于侃直的用法和例子。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的直率性格的成语,如“直言不讳”、“直抒胸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侃直的同学,总是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我喜欢和侃直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不会说谎,对我很真诚。3. 高中生:在演讲比赛中,他以侃直的言辞打动了观众,赢得了比赛的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