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黄
tiē huáng
  • 拼 音:tiē huáng
  • 注 音:ㄊㄧㄝ ㄏㄨ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贴黄。 唐 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枢密使无听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 杨復恭 夺宰相权之失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帖黄》:“今人具奏,自摘大旨,用白纸帖之,亦名帖黄。始於 崇禎 元年三月。”

  • 基本含义
    指贴合黄色的布料,比喻言辞恭顺、阿谀奉承。
  • 详细解释
    帖黄一词来源于古代官员的服饰制度。古代官员在朝廷中穿戴黄色的衣服,以示尊贵。帖黄成语的含义是指言辞恭顺、阿谀奉承,像贴在黄色布料上一样贴合对方的意思。
  • 使用场景
    帖黄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恭顺、阿谀奉承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面对权威或有权势的人时,为了讨好对方而言辞恭顺的情况。
  • 故事起源
    帖黄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的服饰制度。古代官员在朝廷中穿戴黄色的衣服,以示尊贵。后来,人们将贴合黄色布料的行为比喻为言辞恭顺、阿谀奉承,从而形成了帖黄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帖黄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帖”和形容词“黄”组成。
  • 例句
    1. 他总是帖黄拍马,向上司示好。2. 她为了博得老板的欢心,不停地帖黄奉承。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帖黄”与“黄色的布料”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将自己的言辞贴在黄色的布料上,表示言辞恭顺、阿谀奉承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以及古代官员的服饰和等级制度,深入理解帖黄一词的文化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总是帖黄拍马地做作业。2. 初中生:为了博得同学的喜欢,她总是帖黄拍马地给大家帮忙。3. 高中生:他为了获得老师的赏识,总是帖黄拍马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4. 大学生:为了争取导师的认可,他总是帖黄拍马地参与科研项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