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切
jǐng qiē
  • 拼 音:jǐng qiē
  • 注 音:ㄐㄧㄥˇ ㄑㄧㄝ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审慎而切实。 清 包世臣 《族兄纪三先生郑本<大学><中庸>说序》:“是故 郑 义宏达儆切,无可非议,无有渗漏。”

  • 基本含义
    警惕和谨慎。
  • 详细解释
    儆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儆”意为警戒、警惕,第二个字“切”意为谨慎、小心。合在一起,表示在行动或决策中要保持警惕和谨慎,不轻率行事。
  • 使用场景
    儆切常用于提醒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保持警惕和谨慎的态度。例如,在做重要决策、处理复杂问题、面对未知风险时,人们可以使用儆切来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谨慎要求。
  • 故事起源
    儆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当时,齐国内部存在着一些内奸,齐国君主为了保卫国家安全,下令在宫殿和重要场所加强警戒,使人们保持警惕和谨慎。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儆切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儆”和形容词“切”组成。
  • 例句
    1. 在面对未知风险时,我们要保持儆切的态度。2. 在处理金融投资时,投资者应该保持儆切,避免冒险行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儆切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高处,俯视着周围的环境,保持警惕和谨慎的态度。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参与讨论来深入了解儆切这个成语的使用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保持儆切,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2. 初中生:在考试前,我会对自己的复习情况保持儆切,确保不会出现漏掉知识点的情况。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要儆切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4.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我会保持儆切,不轻易相信招聘信息中的夸大宣传。5. 成年人:在处理金融投资时,我会保持儆切,避免受到诈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