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lè bù sī shǔ ㄌㄜˋ ㄅㄨˋ ㄙㄧ ㄕㄨˇ

    乐不思蜀(樂不思蜀)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后主 举家东迁,既至 洛阳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司马文王 与 禪 ( 刘禪 )宴,为之作故 蜀 技,旁人皆为之感愴,而 禪 喜笑自若……他日,王问 禪 曰:‘颇思 蜀 否?’ 禪 曰:‘此间乐,不思 蜀 。’”后因以“乐不思蜀”谓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扫迷帚》第六回:“去年八月,因赴 金陵 乡试,往 钓鱼巷 猎艷,与妓女 玉兰 有嚙臂盟,从此数月不归,大有此间乐不思 蜀 之意。” 黄裳 《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 刘备 的这种坏脾气,好像也传给了 阿斗 ,‘乐不思 蜀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 东吴 招亲的翻板。”

  • 基本含义
    形容人陶醉在乐趣中,忘记了责任和义务。
  • 详细解释
    乐不思蜀源自中国古代故事《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刘备作为蜀国的创始人,因为蜀地的山川优美,他在蜀地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沉迷于乐趣之中,不思考国家大事。因此,乐不思蜀成为了一个形容人追求享乐而忘记了责任和义务的成语。
  • 使用场景
    乐不思蜀常用于批评那些沉迷于享乐而忽略了重要事务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工作、学习或家庭生活中只顾自己的快乐而忽略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 故事起源
    乐不思蜀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刘备在蜀地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但他因此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最终失去了蜀地。这个故事通过刘备的经历,警示人们不能沉迷于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 成语结构
    乐不思蜀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乐”、“不”、“思”、“蜀”。
  • 例句
    1. 他整天只顾着玩游戏,乐不思蜀。2. 考试快要到了,你不能再乐不思蜀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乐不思蜀”与刘备的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想象刘备在蜀地享受乐趣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三国演义》的故事和其他有趣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玩电子游戏玩得太开心了,乐不思蜀。2. 初中生:考试前,我不能再乐不思蜀,要努力学习。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不能乐不思蜀,要负责任。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丰富多彩,但不能乐不思蜀,要兼顾学业和社交。希望这份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