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馆
liú guǎn
  • 拼 音:liú guǎn
  • 注 音:ㄌㄧㄨˊ ㄍㄨ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清 制,进士之中在一甲里一二三名的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里的,再应朝考,成绩优者到翰林院学习三年,称“庶吉士”。学习期满,举行“散馆”考试,优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职,原为二甲进士授编修,原为三甲进士授检讨,称为“留馆”。未留馆的,可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乡试三场,会试三场;取中之后,还要復试,又是殿试、朝考、留馆。诸君都是过来人,那一层门槛可以越得过。”参阅《清会典事例·翰林院·散馆》。

  • 基本含义
    指官员在朝廷中受到重用,被留任官职。
  • 详细解释
    留馆原指官员在朝廷中得到重用,被留任在京城的官署中。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为指官员受到重用,不被调离原职,继续留在原来的地方工作。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官员在职务上得到重用,不被调离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其他人才在某个领域得到重用,不被调离。
  • 故事起源
    留馆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在古代,朝廷会选拔官员,而选拔合格的官员后,有的官员会被派往各地担任职务,而有些官员则会被留在京城的官署中继续工作。这些被留在京城的官员被视为受到重用,因此形成了“留馆”的成语。
  • 成语结构
    留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 例句
    1. 他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一直留馆不离。2. 这位教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已经留馆多年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留馆与官员在朝廷中得到重用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官员被留在官署中继续工作的场景,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以及官员在职务上的变迁和重用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一直夸奖小明的作文很好,他在班级里就像个留馆的作家。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被老师留馆担任了班级干部。3. 高中生:他在学校的科研项目中表现出色,被老师留馆继续研究。以上是关于中国成语“留馆”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