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洋
mǎ yáng
  • 拼 音:mǎ yáng
  • 注 音:ㄇㄚˇ ㄧ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旧时商品上标的有折扣的定价。洋,指银元。 鲁迅 《三闲集·书籍和财色》:“书籍用实价,废去‘码洋’的陋习,是始于 北京 的新潮社--北新书局的,后来 上海 也多仿行。”

  • 基本含义
    指书籍、期刊等的定价。
  • 详细解释
    码洋是一个专业术语,它表示书籍、期刊等出版物的定价。在中国,出版商通常会根据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其码洋。码洋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代表了出版物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 使用场景
    码洋这个词语主要在出版行业使用,用于描述出版物的定价。在购买书籍、期刊或其他出版物时,人们常常会关注其码洋,以确定其价值和购买意愿。
  • 故事起源
    码洋一词的起源尚不清楚,可能是出版行业自行创造的术语。由于它是一个专业词汇,一般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码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这本书的码洋是100元。2. 这期杂志的码洋太高了,我买不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码洋”与“定价”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在书店或杂志亭前看到一本书或一期杂志,然后询问店员“这本书的码洋是多少?”。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出版行业的相关术语和流程,以及出版物的市场定价策略。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出版相关的成语,如“定价合理”、“畅销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买了一本书,码洋是20元。2. 初中生:这本小说的码洋太贵了,我打算去图书馆借阅。3. 高中生:我喜欢读科学杂志,不过它们的码洋通常比较高。4. 大学生:我在网上买了一本教材,码洋比实体书店便宜很多。5. 成年人:我对码洋不太敏感,只要书籍内容好,我就愿意购买。